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发展本身就是目的的工具理性价值定位下,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技术技能本位"的价值倾向,人成为了发展的工具,与"立德树人"的价值理性要求在教育行动上出现了悖逆。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应以"全人教育"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价值指归,纠正教育行为悖逆,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发展轨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交替成为关注的焦点。以效率主义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在行政学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为行政业务追求的主要价值。从公共行政剖析到效率主义的弊端,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主张行政学应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以市场化和工商管理手段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似乎又回到了"效率中心主义"。如何找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行政发展中的平衡点,规范行政学科学地发展,是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内涵上互通、互补,在功能上互动,两者统一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路径主要是:将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专业教育,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搭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走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通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作为人的意识的两个不同方面。工具理性强调功利性以及有效性。价值理性是人们在现实的价值实践活动之前事先建立起来的,价值理性能够范导人的未来价值活动朝着合社会主体乃至合全人类之需要的价值理想迈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通是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具有的重要灵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中西方在公共行政领域内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取向的分野,论述了公共行政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价值理性所推荐的正义、信念、道德与工具理性所推荐的效率、责任,以及法律在公共行政中的冲突与表现。提出了公共行政价值理性的重塑,公共行政工具理性归位的建议,通过公共行政道德化的途径达到解决中国公共行政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实现二者的调适整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全球性问题日益凸现,它呼唤"价值理性",并阐释了"价值理性"的内涵和本质.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实践要克服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人生危机,必须以"价值理性"来纠正现存文化理念的偏失,用"价值理性"校正和引导"工具理性",使"价值理性"成为全球化时代与"工具理性"相契合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主体的实践活动(如教育)既具有工具理性,可以满足其他活动(如发展经济)的需要,又具有价值理性.可以满足人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如道德或精神追求)。工具理性仅仅是手段.价值理性才是目的。教育当然具有也应当具有工具理性.但还应当指向更多的价值理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及受人类社会几百年来工具主义、技术决定论发展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稳步发展,最初的启蒙理性演变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并随后确立了"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致使"价值理性"的空间不断被压缩,本文以美国当代文学大师科马克·麦卡锡的《路》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溢于文本之间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和挽救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救赎方案。  相似文献   

9.
工具理性强调手段,价值理性看重行为本身的价值,二者作为人类理性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整合的视野,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实践的整体发展观、创新实践观和利益均衡的分配观。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教育中,由医学技术教育主导的工具理性遮蔽了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理性,导致工具理性的张扬和价值理性的失落,引发医学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冲突,而医学工作的本质内在地要求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面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困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以价值理性引导技术理性、寻求二者的融合是医学教育发展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技术的历史同源性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技术品性的特质。从技术的视角考察课堂教学,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出现了工具理性遮蔽了价值理性、教学意义的式微与跌落、对教育技术价值认识不当等问题。教育技术发展的应然取向是关注工具理性的同时,更关乎其价值理性;应用过程应展现应然的人文属性;从"前景"走向"背景",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日益强烈的改革需求与成效甚微的改革实践之间的巨大落差,构成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从理性视角审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中的关键举措与主要特征,可以发现现存困境的内在原因是政府改革取向中强势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导致理性关系失衡,从而使改革中手段与目的、效率与公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价值割裂。在实践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差别待遇与公民平等权的冲突、有限流动与统一市场的矛盾、常住人口与户籍城镇化的落差。突破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困境,要超越工具理性主导,重塑和彰显价值理性,保持政府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理张力,协调改革成本与收益、均衡效率与公平、统一表征与本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手段、价值与工具构成理性实践活动之两翼,实践效果的合理性有着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共同要求。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理性特征,正是这一特征从理论上导致了他晚年的失误;邓小平实践思想在捍卫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基础上,具有突出的工具理性特色,这是他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理论源出。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工业文明,但科学技术是引起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他从价值取向、自然功能、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即从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的角度批判工具理性只关注效率、功用而忽视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关注;从批判工具理性造成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指出科学技术并不能带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批判,指出批判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关注人类生存的处境,确立人类生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必须要抛弃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片面强调"工具理性"的功利性教育行为,不仅应注重教育的效果,更应当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价值,以健全人格体系、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人,而不是把人作为简单承载知识的容器。大学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者自觉地在大学教学实践中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出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合是人类意识的重大进步。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具理性在当前已有膨胀趋势,而价值理性在当前则呈现出衰退趋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相融合、相统一,是当今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趋同性,相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工具理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中下阶层父母"窄化"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育选择,强化了工具价值.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边联动,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具有卓越贡献的"现代性",在21世纪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威胁"的特征。"现代性"作为理性、真理等的化身,以其"神圣的形象"排斥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以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反对一切价值理性,其结果人们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追求物质的极度丰富,最后却造成了物欲横流、环境破坏、道德沦丧等社会危机。如此结果,并非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存在失误,而是我们不恰当地运用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过分夸大了生产实践应当遵循的"工具理性"模式。实现现代性的哲学指归,应回归到真正的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强调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既弘扬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也坚持非理性、价值理性等的基础地位。非理性作为理性的基础和来源,应当被理性所接纳,让理性与非理性在辩证统一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训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文化,具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性。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主体的实践活动(如教育)既有工具理性,又有价值理性。教育当然具有也应当具有工具理性,但教育还应该指向更多意义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20.
理性是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综合与辩证统一,这种视界在逻辑上决定了应从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的层面上来理解。本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主义初具形态过程的历史考查指出,西方文化的理性观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理性从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向工具理性的转化,其根源在于西方的理性观在起源时就是不完备的,它把理性仅仅理解为思辩理性,从而,随着人的信仰和人的感性的发现,理性沦为工具,而人自身也发生了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