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霞 《文教资料》2020,(9):66-68
地域名贤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是贯彻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举措。不仅能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还能推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建设。海南名贤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主要方式,一是将前者纳入后者的课堂和实践教学之中;二是在海南历史文化的相关课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通过开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而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还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缺乏全面认识。通过对高校教师培训、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加入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形成,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解不全面、思政教育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思政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从高校领导重视是思政育人的基础、教师团队群体是思政育人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是思政育人的关键等维度,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构建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体系设计、提高育人实效性,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两方面,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能够利用"五位一体"育人机制,革新高校传统思政工作模式,健全相关体制政策,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是源于各大高校陆续提出的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新思路,旨在让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每个课堂,根植于每位教师的每次教学活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中国经济史课程为例,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理念,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充分挖掘中国经济史课程特色和优势,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和价值,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中国经济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马秀玲 《成长》2020,(4):5-6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质量建设取得了新进展,课堂教学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大学生在思政课中的参与度、获得感、收益感明显增强,高校阵地转变成传递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的坚实堡垒。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懂思政课,是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的重要方向。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改善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看法;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模"精神中蕴含了独有的精神财富,彰显出强大的精神育人力量。在当前创新职业思政教育方案时,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在职业教育、思政引导等领域的示范作用,使其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精神动力。为此,面对新的职业教育环境,要将"劳模"文化、"劳模"故事与职业思政教育紧密融合,通过塑造新的"劳模"精神育人机制,为做好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力量。由鄢显俊所写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一书从"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出发,通过设置相关实证实验来检验思政教育问题,从教育规律、心理认知规律和人文关怀等视角提出了思政教育"新模式"。同时,作者结合200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思政"05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教育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评估手段,对思政教育新模式进行验证,为当前有效开展思政课堂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引。综合研究该书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党的创新性重大理论成果,贯穿于高校思政课教材教学体系。基于高校思政课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与法学专业性共融特征,要求教师具备丰富跨学科知识与高超教学艺术,这给实际教学运行效果带来不小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以增强思政课守正创新突出强调的实效性,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好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教学基本功能、教材法治知识重难点、法治自信教育、教师队伍业务关、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等几个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国防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三全育人",转变思路在宏观上进行大思政教育,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的要求。基于此,高校要打造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育共同体,聚焦课程思政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多元融合育人理念、全面构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谢婧 《海外英语》2022,(10):187-188
随着我国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日益重视,结合目前普遍高校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讨论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本文从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高校英语教师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和如何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思政学习,最后讨论英语教师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在党中央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高校陆续展开"思政课程"的建设,而思政教育在高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不足、专业课教师缺乏灵活运用思政教育的手段、思政教育的形式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系统化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树立先进典范传播先进经验、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策略。只有保障思政教育的实施及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保障高校人才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道德标准,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培养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筑牢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应对社会思潮多元化趋势。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师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话语科学性与艺术性不足、对中国故事的驾驭不充分和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高校可通过强化思政教师理论素养、构建全新思政课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学模式等策略,开展艺术性与科学性并存的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可有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做出诸多有益尝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主体思想下,以"全面依法治国"专题教学为例,探索"翻转课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特别是在专题辅导课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1,(1):111-11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不断冲击当前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转换及创新高校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合理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难寻"是导致"时效性"不强和"实效性"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思政课教师"教"的能力较弱是影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转换及创新的根本原因。高校应当加快构建思政课教师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转换及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能力,切实增强话语表达方式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真正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及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由董方侠等人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一书是供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使用的教材。该书从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视角出发,全方位探索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三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明晰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阐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结构框架、组织程序、保障机制与教学评价。该书不仅对理论进行探究,还融合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高校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通过多维并举,实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变化,高校在教学中引入课堂思政教育尤为必要。如何创新课堂思政教育方式,是高校教师面临的课题。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也需要一线任课教师的介入。  相似文献   

17.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存在着内容契合、目标一致的相似之处.对高职思政课而言,"四史"教育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理论深度、激活课堂活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仍存在着系统化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把握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教材、发挥思政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四史"虚拟仿真平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将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挖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提高授课教师团队思政素养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是高校思政教师思政教育网络,它同时被称为是"红色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既引发了高校教育的新思考,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分析"红色博客"的功能和影响,可以看出,红色博客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教育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