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与<论李维>中展开的是一种"革命的乌托邦"的政治宣言.其之所以是"乌托邦"的,是由于实现意大利民族统一的"政治难题"与其"理论形态"之间出现了"脱节"与"错位",使得"君主"与"人民"的角色之间始终无法重合,因此才敞开了一个"乌托邦的真空";之所以是"革命"的,是因为马基雅维利基于政治实践的考量,提出了不同于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理论配置方式;基于建设长治久安民族国家的考量,提出了不同于"君主暴政"的法律框架与意识形态运作策略.阿尔都塞对马基雅维利的"另类"解读对于拓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宗教与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上帝是美国文明的终极依托。美国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关国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恩典契约是美国民族的终极关怀。社会契约是美国人际关系的锁链。学校是传承美国基督教文明的摇篮。传教布道是传播美国文化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宗教是美国民族统一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多民族国家内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有共生一致之处。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对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观乎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路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认同整合、由建构"国家民族"认同而至民族国家认同、由"公民身份"而实现两种认同的"统一"等。实际上,关于国家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依具体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情境来展开。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利用诸多各具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人文特色、区域特色等的"地本资源"进行诠释和论证。而依附特定时空界域的"地本资源"会因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以及界域性等特征,隐藏诸多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必须要坚持传统性和现代性、理论性和现实性、民族性和全球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相统一的指向,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的科学性、阶级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非传统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基于文明的安全形态。由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规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和发展,因此,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和认知,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意识形态"为唯一内容的狭义的国家文化安全和衡量标准,而是一个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广泛涉及一个国家文明传承、国家发展和文化认同的国家文化安全,因而是一个"基于国家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国家文化安全。中国的文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以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双重历史任务"的战略发展新阶段,"复兴—崛起困境"构成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新范式。不直接以国家安全为目的的而涉及整个人类安全的"安全域"——既非传统、也非非传统安全——正在构成"第三种安全"。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职责,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更具有紧迫性。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代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政治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此外,从战略性角度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加强和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性任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和完善公民社会,发挥公民社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在政治文化转型中把民族精神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政治安全是中国政治体系及其相关构成要素免于国内外各种即时和潜在的威胁因素的影响、渗透、侵害、破坏和颠覆的客观状态,以及保持这种状态的能力。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经受外部世界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某些外部势力对国家主权安全、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和攻击。中国要积极应对挑战、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主要举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证;不断完善依法治国和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要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不断改善民生,这为国家政治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凝聚民族自信心与建构中国政治话语体系,这是打造国家政治安全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元性形态向主导性形态的转型。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其主要标志包括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语境下,战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功能具有多重依据。面对新形势下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是其时代依据,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其历史依据,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是其现实依据,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是其内在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功能的基本思想是其理论依据,战略提升意识形态功能有关研究的匮缺与不足是其学术依据。唯有搞清这些多重依据,对意识形态功能进行清晰定位,才能真全面而合理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功能,不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方向推进,进而引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百年"中国梦"之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家意识教育是"四个认同"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意识的主要内涵就是国家认同问题,统一于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之中。不断加强和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各民族大学生,践行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和使命,体现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是病态的社会心理反映,宗教极端主义、道德和社会理想主义是理想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理想主义意识形态往往产生于经济贫困、政治集权专制、文化愚昧落后的国家、民族和相应的社会阶层,这些因素构成了理想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理想主义意识形态还深深根植于有限却追求无限的人性之中,理想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病变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就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力量与作用。它对于党、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必须增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主要体现就是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对边疆的稳定、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经济的振兴起着积极的作用.当前,要使边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就要坚持"四三二一"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元性形态向主导性形态的转型.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其主要标志包括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也是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得到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因涉及台湾问题仍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是目前我国政治时事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除了台湾问题外,我国的边疆如新疆、西藏、西南等既涉及民族关系问题,又关乎边疆开发问题,这些都是每年高考不可回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国家"界定了我国的民族组成和民族结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指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指各民族是平等的兄弟民族。各民族增强祖国观念首先要爱国。  相似文献   

19.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完成二者的统一是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