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传统信息获取渠道的改革,应运而生的微博、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微时代"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因其具有传播对象大众性、传播速度瞬时化、传播时空的零距离性等特点,具有显著的自身优势。教育者可以借助其优势来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消除传统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将其合理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完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将人们带入"无微不至"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积微成著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新常态下,我们应深入分析微时代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努力构建学生工作的新平台,结合实际,着力创新,对大学生开展顺势、适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也已经来临,新生事物的产生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年轻群体,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度高,自然也成为了微时代的主导者。在微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工具在微博、微信、QQ等传播媒体上自由传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实现话语权的自由。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微媒体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话语地位大幅提升,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即时性,碎片化,开放化等特点是微时代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面对微时代背景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话语权问题,以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稳定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迅捷的传输速度和多样化的交流模式时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时代全面到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持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跟上和面对当前高校复杂的网络形势,贯彻落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教育核心,在网络信息微时代高校网络教育基础上创新当代高校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本文结合当代高校学生个性和特点,在新媒体时代的感召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传播思想舆论的重要媒介,网络技术与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运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网络微时代的形势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大学生网络交流的重视,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建设网络教育人才队伍,创新教育方式和理念,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莫振达 《广西教育》2014,(31):32-33
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充分利用,让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适应“微时代”特征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监管,建立大学生微媒体使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媒体使用观;充分利用,让微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适应“微时代”特征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监管,建立大学生微媒体使用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德性人格培养及社会关系的自由全面发展均受到了冲击与挑战。高校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确保主导权和话语权;加强对学生的德性人格教育,塑造完善的德性人格;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其成长成才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时代网络的"非微"功能,通过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齐动,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思政网军与意见领袖联动,疏堵结合与标本治理共动,来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媒体的普及与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文章首先分析了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产物,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各种"微媒体"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文章着重讨论了"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生活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微时代"给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在此背景下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微时代下各种平台和管理手段都结合了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们接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微时代"的来临让教育领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大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微时代的各种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即时传输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时尚一族,在微时代中冲锋在前,微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无"微"不至,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生活、娱乐模式,也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出现诸多困难。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弱化,"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和流动性、语言的简明化和通俗化,以及群体庞大和参与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威性受到削弱、话语控制力受到挑战、话语沟通力受到阻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应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建立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慧 《陕西教育》2020,(6):22-23
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新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越来越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刻度及必要性也不断地增强,高校教师可根据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快速分享、实时更新的特点,去实现思想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深入交流方式及广泛的学习方法。微媒体的实用型及共享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其渗透性及主导的"微教育"模式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目标。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微教育"新环境下,"微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变化,探索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的联系及发展,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微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到来,互联网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得到普遍推广和广泛的使用,微信和微博等应用在人民生活中得到普及,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民以往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微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本文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形势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并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探究模式。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加强对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路径的探索、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对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内涵出发,分析微时代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路径的必要性,论述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特点,并对其精细化发展的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学载体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微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运用网络沟通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建设“微队伍”、树立“微理念”、打造“微平台”、营造“微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产生宣告着微时代的到来,并受到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丰富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