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课标背景下,可以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实现课堂形神兼具,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达成师生共育,从校内外双向实践参与促成素养培育,从而打造聚焦核心素养的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一、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教授学生作为公民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特别是增强公民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实践中健全人格。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的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框由“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目组成,  相似文献   

3.
线上教学已然成为人类自从有学校教育以来最 大也是最迅猛的一次教育改革。然而线上教学对于我们很多 老师来讲,是一个新事物,这必然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空中课堂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虚拟人物、呈现真实问题、打造法治剧场、布置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认同法治价值,参与法治实践,养成守法用法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激励,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成为充分发展的人的教学手段。究其本质而言,课堂激励,是教师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究其效能而言,课堂激励是帮助学生个体回忆、内省和自我分析、强化理性、获得智慧,形成内驱力量,并借助这种力量主动向目标迈进的动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  相似文献   

6.
7.
杨敏 《学苑教育》2019,(12):19-19,21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渲染法治氛围,精准研读法律文本,增强法治意识,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法治思维能力,合理创设活动,提升法治实践能力。增长学生的法律知识,营造严肃的法治氛围,以此感受法律的威严,提升法制意识,培养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8.
法治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突出情境的立意导向、目标导向和活动导向,避免单一知识化,情境话题设置要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生活逻辑和成长需要,避免话题高端化,重视法理的科学性,做到心中有大纲、有课标、有教材,避免问题无根化,增强法治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思维碰撞”课堂是泰安市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概括。其主要特征是以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为目标,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精彩观念的诞生”为突破口,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课堂呈现出观点纷呈、质疑论辩和创意迭出的新局面,被誉为“最具民主社会价值需要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黄卫仪 《四川教育》2022,(22):42-43
思政课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是以道德与法治课的形式呈现,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要想真正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用心研磨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构建多维学习支持:理念支持,让教学起点有温度;资源支持,让教学素材有温度;方法支持,让教学活动有温度。这样,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就会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高效课堂.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而在于如何使课堂教学的实施更接近于学生的"物理实际",最大限度地拉近物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亲生"."亲生"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构建"亲生"课堂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学生所"想"、所"需"、所"好"、所"能"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呼唤高效课堂.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关键不在于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而在于如何使课堂教学的实施更接近于学生的物理实际,最大限度地拉近物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亲生.亲生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构建亲生课堂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学生所想、所需、所好、所能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3.
王丽萍 《考试周刊》2014,(40):44-44
<正>2014年4月2日下午,惠安实小语文学科片段教学比赛活动拉开了帷幕。新多媒体教室里,全校语文教师正襟危坐,求知的眼神是那般执著。十二位挑战者登台打擂,夺人心魄;十二个片段教学精彩纷呈,各显神通;十二朵铿锵玫瑰竞相怒放,芳香迷人。与会领导和老师被震撼折服了,心里有种暖暖的感觉。回味十二个片段教学,最大的感觉是:课堂是鲜活的、有温度的。有温度的课堂必须有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训练。以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一例到底"教学法,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要求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找合适的材料,围绕一个典型案例展开,以此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在"诚实守信"教学中,用"共享单车"这一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探究相关知识。一、"一例到底"教学法的作用(一)环环相扣,知识把握更全面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联系时事,联系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5.
<正>生动课堂,是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教师将教学目标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以情境为载体,通过启发、感悟、践行,让法治意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笔者结合九年级上册"凝聚法治共识"一框的教学经历,谈谈生动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一、缘起: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动课堂首先要"摸透"学情,这是生动课堂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推动依法治理,深化“法治胶州”建设;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在学习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的深度、温度和广度,既要重视知识的深度,又要重视情感的温度,还要重视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课例描述】片段一:政治权利初体验师:请看,这是老师刚收到的选民证(图一)。猜猜看,这说明老师享有什么权利?你们拥有这一权利吗?生1:选举权。我们没。师:这一权利属于公民的哪一项权利?为什么老师有而你们却没有呢?生2:政治权利。因为我们是未成年人,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具体是什么就不清楚了。师:不错,大家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公民还享有其他哪些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教育部分存在重德育、轻法理,素养提升不足、主题不突出、权利意识弱化等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课堂基调、明晰法治语言,合理创设情境、培育法治观念,依托课堂延伸、开展多维评价,从认知、理解到行为,递进式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素养落地,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52):135-13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构建有效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2016年起,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正式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新版的教材更是体现了国家的意识,同时将立德树人划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的课堂,是教师需要探讨的重点,而本文就针对于此,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