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处于"黑暗摸索"阶段,还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要求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以便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获取更多有用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处理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就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探索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阅读内容与目标提到了"非连续性文本",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特质的阐释,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年)提出的阅读内容与目标,对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连续性文本的价值取向是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重在培养学生面对真实生活所需要的阅读能力。非连续性文本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化"是此类文本阅读与教学的核心理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新要求,随之引起了广大教育界人士及语文教师的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语文教师及学生来说是新概念,而非连续性文本却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回归到生活,让非连续性文本轻松地走进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张玉 《江苏教育》2023,(18):85-8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与连续性文本不同,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更加简洁明了,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也学会生活。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非连续性文本类型进行挖掘、梳理,还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一些学法,培养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在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提升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与优化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8.
<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从2009年中国学生在PISA测评中的失利事件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到2011年,国家第一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也必须正视和重视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现行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并不缺少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文献   

9.
<正>《金字塔》是小学语文教科书首次采用的“非连续性文本”,它包括了《金字塔夕照》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文章,其中《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此案例教学以生活实践为目的,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创新应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钱荃 《语文学习》2020,(1):63-68
2000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首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开始引发国内阅读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1年,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直接提出学生应“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1],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国内阅读教学与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PISA2015年的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结果不佳。实际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也并非中学语文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性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从这些文本中可以获取生活、工作、学习的各种重要信息。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为学生适应当下和未来生活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在认识层面、教材编写、策略措施等方面的种种缺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严重缺位。对此,我们要深刻领悟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实践价值,注重结合生活和教材,开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渗透学法,加强指导,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以此实现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非连续性文本这个名词由PISA(Programme for Int ernat ional St 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于2000年提出的,我国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引介到国内。文章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提出背景和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在国内的语文科中所作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2018年出台的《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对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就是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有很强的概括性;考查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文字拟写和读图识表。我们要认真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非连续性文本,语文老师应当指导孩子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勾连,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学会提取有效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被称为间断性文本阅读,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文字、图解、表格和数据等形式呈现的,阅读资料具有概括性、直观性等特点。但是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教师的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完善,因此还需要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语文一门学科的成绩,还将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理解,因此探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很有必要。教师可在综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提法是以往历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从未涉及的,它无疑成为2011版《课标》的一大亮点。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话题成为语文教学领域研讨的热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怎样沿着《课标》指引的方向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应有作用呢?笔者谨以此文,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第5点中增加了一句话:“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非但要教非连续性文本,还要在考查中得以落实,以检测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项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稀少。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在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对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