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属性和个人价值遵循3个层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的价值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要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黑龙江省4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通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打造校园文化自信氛围、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自信、全方位凝聚文化自信的主体力量、创新形式多样的文化接受方式,以此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价值观内在相联,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文化,无论对文化时代差别和民族差别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都要深刻地进行文化反思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着更基础、更深层、更广泛的作用。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人类情怀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确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本质,文化自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民族自信的根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行为存在着矛盾,未能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付诸实践;理想信念缺失,缺乏革命文化的精神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整体和更深刻理解等。因此,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以涵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从内心深处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坚定文化自信,首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面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的问题与冲突,必须在“守”与“变”、“中”与“西”、“知”与“行”中准确把握其价值意蕴和辩证关系,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由理论倡导向现实培育转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本文呈现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层面加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与坚守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因此,应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用红色革命文化熏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定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但面对多元文化的浪潮,大学生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茫然或迷失,一定程度上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思政课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性工程。但是,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存在着经费支持不足、学生认同度较低、培育队伍比较单一等诸多的现实问题。突破这些问题应当发挥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等方面的作用,构建起高校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怎样的?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文章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而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的指引;“四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也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是从思想认识上教育人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文章认为在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基础上,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任务。文章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价值载体原则、价值特色原则和价值基础原则。在这三条原则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看待、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本文理解为:两者有独立之内涵,共通之本质,区别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创新性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党理论方面的一大进步,正确地理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于培养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只有国家正确处理软与硬、主与次、公与私三对关系,社会抓住宣传和教育两个重点,个人把握自觉践行这个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才有合理性、现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为酝酿、提出、深化三个阶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关键是要从价值理念的层次或高度上来理解它,而不是从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等角度去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文化自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的需要。对围绕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片面理解,对如何深化核心价值观研究,要给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要求重构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多元价值观的传播对青年学生正在形成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需要在微语境下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培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