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时代理论,"新时代"重大判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飞跃。这一具有科学性的重大判断是基于中国内外部条件的"变与不变"提出的,"三大维度"是"新时代"重大判断的宏观视角。"新时代"重大判断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科学性继承和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又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基本国情"与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因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坚持,我们要在尊重既有条件下的"基本国情"与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方位"的双重性历史境遇中开启国家建设新征程,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要遵循"守"与"变"的逻辑理路,实现守正创新。所谓"守",是指坚守大学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守"住大学文化的传统根脉、中国特色与历史使命,擦亮鲜明底色。求"变"则要求大学文化察"时"、明"势"、辨"机","变"出新风貌,做新时代引领社会的灯塔、创新发展的动力以及国际合作的先锋,奏响时代强音,续写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正确把握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然而,我国始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准确认识"变"与"不变",是解决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做出的新定位。关于"新时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即"新时代"的基本内涵问题,十九大报告概括为"五个时代",这一总概括勾勒出新时代的基本轮廓。新时代背景下,"五个时代"是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未来畅想,也是当代中国不能缺席"何以能"和"为什么行"的世界期待,更是中华民族先后摆脱"挨打""挨骂"和"挨俄",继而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最终迎来"强起来"的伟大时代。  相似文献   

6.
"英语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要"新"要"改",要真正领会英语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大胆地改旧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英语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有用人才。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党的"三大法宝"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概念以来,学界对新时代之"新"的解读众说纷纭,但却难以让人秉要执本。新时代之"新"应是一种质变之新,主要从国家内政外交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外交战略等方面体现出来,即我国主要矛盾的变迁及由之带来主要任务的变化、全面依法治国带来治国方略的变迁和我国对国际体系从参与到引领战略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个关键时期的重大判断,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性的判断,是最高层面对我国目前发展的历史定位给出的高屋建瓴的判断和定义。新时代是民族复兴的一个新起点,展示了充满活力的中华文明和中国智慧。本文从"新时代"所蕴含的"新"内涵入手,对其历史方位、矛盾界定、思想引领等方面做出了阐释,概述了新的宏伟蓝图和开放格局的基本情况,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部署和理念支撑进行解析,对民生举措和使命担当等方面进行解读,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全党全国人民良好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文献,是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理论文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彰显了"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清晰地表现出"四个自信"的鲜明特征,明确启示了增强"四个自信"的基本路径。深入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四个自信"内涵、特征和路径的新表述、新观点、新要求,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加自觉地增强以"四个自信"为本质要义的中国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发展战略做了新安排,对人才需求也出现了新期待。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培养有志、有识、有为、有情的"四有"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226-227
研究生思政课是对外语院校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使其面临诸多挑战。新时代外语院校研究生思政课"组团式"专题教学模式具有理念新、模式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新时代"这一概念的产生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2017年11月2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高端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戏剧影视学知名学者与峨影集团等业界知名企业领导人参加了本次论坛。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论题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迈上了强起来的新征程。而这一切"中国之治"的成功发展,都得益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的制度体系,以切实落实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建设"双一流"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新时代找准新坐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明晰发展变化和建设定位,勾画经纬坐标系"特色"与"一流"两个核心意涵;新方略决定新路径,深入统筹推进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三者新型关系,推动责权利相统一,以相互支撑、齐头并进的新方略形成建设取向、建设梯次、建设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承诺。"公平与质量"作为相依相伴的一体化存在和相辅相成的整体性状态,将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改革,系统地指向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全面地关照着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体现了国家深切的政策关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新时代”和“育新人”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设置了新情境、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深入分析事业发展的“时”“事”“势”,以“新时代”为坐标,以“育新人”为着眼点,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满足学生获得感为标尺,着力在讲政治、领思想、解矛盾、育新人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队伍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协同意识和质量效果,努力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时代创新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孕化新教育,新时代需要新学校。责任和使命的驱使,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于2017年启动实施了以"守正出新,质朴求真"为内涵的"元典教育"改革实践。学校将科学构建学校的改革理念和实践体系作为图"新"之要,建构新理念,提出新主张,确立新追求,实施新管理,迈上新征程,实现新愿景,打造"新学校"。  相似文献   

19.
财政学教育之变是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要求财政学教育理念发生转变:面向专业学生,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交叉融合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公民,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教育。因此,新时代财政学教育模式之变的总体思路是从专业教育拓展至"三圈层教育"。创新和加强财政学教育的重点有三个层次:改进和加强财政学专业教育,建议选择财政学专业培养方案更新升级、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构建和高质量教材建设作为重点进行攻坚;拓展和加强财政学通识教育,建议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作为主要任务;探索和加强财政学社会教育,建议将中小学生财税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和志愿者专业服务作为试点,探索突破。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变”与“不变”,对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视野、意蕴和结构呈现新特点,但其建构依据、本质要义和基本遵循不变也不能变。“不变”是“变”的依据和基础,“变”是“不变”的发展和升华,“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