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全球价值观,也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实践,对于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用大众话语、网络话语等解读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构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国际话语权呈现出由综合国力所决定、为核心价值观所规定、受传媒所操纵的建构逻辑。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待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提供了根本建构基础,西方霸权对中国进行的"话语解构"是面临的最大挑战,西方话语的祛魅与国际话语场中议题的更新则为中国带来新机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未来的建构目标。进行中国价值的世界表达、展开中国故事的现代叙事以及实现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应是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有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是新时代外交顶层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结合现实环境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路径及如何增强我国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合理念以和谐理念、融合路径、合构思维为基本内容,体现了和合共生、和谐共处、和而不同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合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和合理念在国际关系问题、全球性问题上的创造性应用。应当以和合理念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建设和平共处的安全共同体、和谐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体现,其国际传播能以多元文化格局解构西方话语霸权,以中国式治理方案应对全球治理困境,以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面对当前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存在的“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叫响难信任”的现实困境,我们需要通过构筑中国话语解释力、壮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增强国际舆论引导力、提升中国实践公信力等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进入到以建构和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仍然面临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喧嚣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遭诋毁、社会文化领域的思想混乱等挑战。市场经济趋利性的负面影响、西方"西化""分化"图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交锋不断、网络时代信息掌控难度加大、宣传舆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设置科学的话语议题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要坚持正确的话语导向以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要加大对外传播中国最美声音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中国对当今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积极回应。从时代境遇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保障,也是加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行动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与“和而不同”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现实意义表现在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利于推动历史朝“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必要条件。本文基于隐喻对意义的建构功能,以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第一集《共同命运》为例,结合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理论,利用多模态认知分析框架,从思想维度、价值维度和文化维度上分析多模态隐喻对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话语中,多模态隐喻能够从观念体系层面反映、建构和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理念,促进"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对多模态隐喻的宏观社会维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丰富隐喻对话语意义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也在同步上升,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并未相应增加。西方国家利用控制国际话语体系的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西方价值观宣传和拉拢是其推行全球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斗争和话语权争夺战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发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被赋予政治功能和价值属性,日渐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再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逐渐在互联网上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借助于这一新兴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当今社会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渐趋激烈的复杂情况下,又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掌握了网络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先需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成因、如何建构自身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才能有力地回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核心要义,与和合文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观、国与国相处的协和万邦观、不同文化交流的和而不同观深深契合。此外,在价值观方面,和合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渊源;在基本内涵方面,调和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基本框架;在统筹发展方面,协调各方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开启了全球化并主导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全球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并成为维护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全球化发展初期,东方学的殖民主义话语体系是欧洲殖民者维护其全球殖民统治秩序的意识形态机制;二战结束后至冷战前后的后殖民时期,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取代东方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资本增殖、谋求世界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入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走向全球性共同生活阶段。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契合了全球性共同生活对意识形态的新诉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反映全人类共同利益诉求的意识形态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良好的全球治理秩序、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认同建构在人的社会本性之中,其产生可追溯到人类形成所需的意识共识,严格意义上存在于近代以来出现的民族国家之中,指民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当代中国则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这一认同直接影响建设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调查显示,公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在逐步提高。一定的意识形态能否得到认同取决于它能否反映人们的利益需要。人民至上、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表达,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必将得到中国民众更高程度的认同、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短视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由主动走向被动、由局地走向国际,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由抽象走向具化,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这种嬗变使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发起新的挑战,即误导大学生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冲击和稀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信息茧房、固化学生思维。通过发挥网络短视频载体功能、强化国家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自我把关能力以夯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基;利用网络短视频媒介功能、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大学生话语传播能力以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翼;完善网络短视频净化功能、优化信息传播环境、加强意识形态监管力度以纯洁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气;拓展网络短视频实践功能、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丰富思想道德品质内涵以凝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体: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话语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全球资本广泛交集和激烈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以话语为形态进行展示的舞台。场域理论揭示了这种展示与竞争的暴力性和矛盾性,并反映了权力逻辑对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与固化。国际话语权一般分为制度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学术话语权、文化话语权、民间话语权等五个组成部分。当下的国际话语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主导,并对中国话语采取拒斥和打压的霸权立场。要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强国家话语的构建。针对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仅仅采取割裂式的民族主义应对策略是不够的,立足于生态文明的视阈,对东西方各种零碎方案进行拉伸与整合,展现一种贯穿、高远的包容精神,是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路径。即一方面借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境研究范式及媒介域概念的延伸解意,一方面重视中国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的构建,实现穿越西方、回到当代的学术构想,用经过现代改造和重新阐释的新儒学反思社会民主的另一副面孔和一种全球性、具有普遍性的话语体系及社会语境,与西方人文大潮进行理性对话和互补增益,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职业教育自主创新水平的体现,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国家社会经济国际地位的彰显,是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担当作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生产能力从弱到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资格权利在自主创立的国际平台中得到充分行使和运用、中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正在全方位绽放。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即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生产能力、自觉运用职业教育国际话语资格权利、多渠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并强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牢牢把握其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从生成逻辑上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扎根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为大变局中的世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价值意蕴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理念贡献。从实践路径上看,中国应继续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化解各国分歧与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为纾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包容并蓄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价值理念,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价值、中国立场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地位,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述入手,深入分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话语权的内涵意蕴,探索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原则,提出符合当代发展的中国话语权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际社会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旧的全球体系及全球秩序难以维系,资本独占必然转换到中国智慧贡献给人类发展的另一路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发展。当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内在危机全球化的外在表象,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危机,资本独占制度必然成为全球性发展障碍,全球化难以维系和持续。要消除全球危机进而实现全球性地有效及有序发展,人类就必须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摈弃资本独占的发展范式,创新发展财产权制度,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