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关乎中小学法治教育成败。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法律认知偏差。为此,我刊特约请北京教育学院王兰涛同志,结合一线教学诊断,分析教师在法律的规范性、公民基本权利、民事权利等教学中常见的法律认知偏差以及教师在法治教育理念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法理阐释与澄清,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我们希望王兰涛同志的系列文章,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裘高飞同志从宏观层面,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架构,对青少年法治思维培养问题作了深度探究,与王兰涛同志的文章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跟现在教育倡导的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中应有的品德和能力,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品德和法律教育,增强小学生对优良道德品质的认知和对法律的了解,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也不能离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核心素养没有体现,教师不重视,就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学习教学过程经历由观察学徒到职前教师再到新手教师乃至专家教师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干预与转化基于观察学徒期的朴素体验形成的一系列先入之见是教师教育必须直面的难题之一.通过对35名高中新手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关于教师形象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师是'神'"到"教师是'理想化的人'"再到"教师是'真实的人'"的转向;关于教学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到"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再到"教学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研—思'之间的相生相长"的转向;关于学生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学生是自己,学生是'小大人'"到"学生是朋友,学生是'人'"再到"学生是孩子,学生是'老师'"的转向;关于自我的先入之见经历了从"我喜欢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到"我向往谁因而我想成为谁"再到"我是谁因而我想成为谁"的转向.基于此,教师教育需要有效利用重要他人、实习实践、研究反思等促动因素,制造认知冲突和心理落差,促使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先入之见的显性化,并对之进行干预与转化,进而使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指导和专业发展成为影响教师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强干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大力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设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教育教学提供重要人才支持。教师作为课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樊萍同志结合法治教学实践,直面当前一线存在的教材专业性强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科学地分析了教师在法律教学中存在的违背法律"制式"失法度、法律理论知识不足惯套用、法律整合意识不强视野窄、重知识轻践行知行不合一等问题,从遵循法度讲科学、勤习法理能运用、整合法条拓视野、知行合一重践行等维度,提出教师提升法律素养的途径策略,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理论性,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法治教师法律培训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滢 《广西教育》2020,(47):85-87
本文阐述全面依法治国下的法治思维内涵,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重要平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保障法律基础教学的系统性和大学生对法律普适性的认知,关注公民规则意识与法律思维培养的内在逻辑关联,注重大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规则意识是引导学生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思想认知,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履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发掘课程中有关规则意识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社会实践等活动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人,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法治教育:周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对于法治精神,您是如何理解的?在您的学校,您是如何将法治融入学校工作中的?周希伦:"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法治精神是一种价值追求,是法治社会中人民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理念。法治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一、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格局的层次何谓格局?"格"是指在认知范围内对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在认知范围内所做的事情及事情的结果,二者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格局大小就不一样,人生结局就不一样,所获得的幸福感也就不一样。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格局,大  相似文献   

9.
<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严谨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规范的重要体现之一。美国著名法学家凯尔森曾说:"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法律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述的,法律文本的严谨性非常重要。法律知识的特点是自成体系、环环相扣、逻辑严谨。法律知识在语言表述、逻辑结构等方面都非常严谨。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规则与法治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笔者听取部分教师的公开课后发现,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125-126
加强中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法律知识的匮乏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薄弱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初中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欠缺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关键性。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基本点";法律教学案例选择的真实性、德育性,是培育法治素养的"支撑点";参与法治实践提高初中生法治能力,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兴趣点"。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个年龄必备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体验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通过案例研讨激发学生的法律情感,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在法治教学中,由于大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并非法学专业出身,法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因而在话题设计上存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误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度和信度。对此,教师要认真思考与纠偏,优化话题设计。误区一:学情不明,话题失度某教师教学"公平的价值",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别,结合教材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2005年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一文,读后深受启发,尤其是刘先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1](p.48),本人十分赞同,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在厘清题意方面,普遍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在多次教学实践和课堂观摩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列表整理条件时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错误,产生偏差认知,且具有群发性和频繁性。对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纠正偏差认知,提升思维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提高学生法治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规范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更改课程。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就是教教科书。而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方面都可以用作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7.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质上就是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品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规则;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制定规则;分析绘本故事,让学生辨析规则;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规则,把遵守规则和规范行为变成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罗禹 《考试周刊》2008,(21):184-185
"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此前学习的"法律护我"主要阐述法律的特征和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针对性很强,为过渡到本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阐述法律不仅有保护的功能,同时还有制裁的功能;而继本课之后的"法律'雷池'不可越"、"对不良诱惑说'不"'等内容,与本课的联系十分密切,学好这一课将为后面一系列法律常识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六上和八下均为法治专册。读懂法治专册,教通法治内容,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命题。文章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实施的角度细致地梳理了法治专册的内容,分析教材内容螺旋式上升、教材视角从个体理解到社会价值、法治学习遵循法律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从把握不同年段教育内容的边与度、关注不同年段教育方法的形与效方面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法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是支撑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培育中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初中法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