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中学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应当蕴藏"为学生一生美好生活奠基"的无限责任。江苏省南京市李宝玉同志从学生课程学习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场域出发,提出"主题学习实践迁移结构元",聚焦学生课程学习主题的道德实践、法治实践等,有利于教学突破课堂时空,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在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新编〈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策略》和《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山东教育》刊出后,不少省内外读者来信、来电询问关于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或称思想品德主题活动)教学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30多年教学实践,尤其是新课标与教材8年教学实验的所感所悟,谈几点拙见。一、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是相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包括在课堂以外的校内、社会、家庭等场所进行的,与学科教育目标相关联的教学实践活动。它是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均提出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对一线教师提出了现实挑战。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立足学科教学实践,通过追本溯源、依标用本、概念建构、进阶评价等,探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逻辑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邹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2,(37):172-173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从而搞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具备良好品德修养的主阵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知识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生活化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对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浓厚兴趣,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陶蜀琴 《现代教学》2016,(Z1):79-8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要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要将课程学习与时事教育紧密结合。所以,培养学生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任务。那么,如何通过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社会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  相似文献   

8.
传统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往往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作为一门更多强调育人功能却又不得不以考试作为检测手段的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背多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使这门学科成为学生兴趣不高、枯燥低效的学科。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又能锻炼能力、并在课堂中体现育人功能呢?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课堂,凸显以生为本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活动的主角。冯艳娥同志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认为有效展开主题学习活动须关注学习背景结构元,并对其含义、设计流程及若干应用注意事项条分缕析,引人深思。王有鹏同志作为一线亲力亲为者,对如何教好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提出了精辟见解。他立足单元"社会规则"主题,提出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有助于读者体悟对待教材应有的态度。冯艳娥、王有鹏同志顺应课程变化和学生发展需要,以先进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为导向,主题视角的纵横捭阖给读者深刻启示。两篇文章殊途同归,站位高远而又极接地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主题学习强调教师在主题学习场域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整体建构课堂教学观。主题学习关注课堂整体设计的同时,关注每个环节。在各环节中,基于情境的问题驱动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一、何谓主题学习问题驱动结构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由个人建构而成,而信息寻求是主观建构的活动,在线检索过程是一连串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互动的本质与问题检索,产生了多样化情境,形成不同的意义建构过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山东省各地市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在秉承以往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遵循部编《道德与法治》编写理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传递正能量、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为主题,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考查,突出德育立意和能力立意统一,全面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挥考试育人功能。一、凸显热点话题,提升政治认同关注社会重大时事热点一直是山东省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秉承的特点。今年山东省各地市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2.
开展“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索建构思想品德学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促使课堂效能最大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作为教研员应关注课堂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并努力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实效呢?要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 是多角度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 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途径、方式、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培养全方 位发展的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途径、方式、情感体验是 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自主探究化课堂、生活化课堂、情感体 验化课堂、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方面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 习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从 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受学 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行动依据和指南针,实现课程育人神圣使命,需要教师自觉践行新课标。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探究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优化教学过程,凸显素养导向,保证育人方向;凸显主题呈现,优化育人内容;凸显情境创设,创新育人载体;凸显学科实践,拓展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课堂既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实践地,更是教师教学主张的延伸地。十年转瞬即逝,当李宝玉同志带领他的区域教研团队、市区两级工作室团队不断传承并探索"课堂教学应当秉承课标等国家意志,以课程主题切入,既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又积极变革教学方式"时,"主题学习"教学主张逐步在南京市、江苏省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结构调整,特别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规划与进阶落实,将给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困难与挑战。关于课堂结构调整,以李宝玉同志为代表的主题学习研究者们,从"元"设计视角对课堂结构进行类型化研究。他们认为,通过大量的主题学习课堂实践与分析,好的课堂微结构能够撑起课程的效度和高度,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包含主题环节结构元、学习背景结构元、情境坊学结构元、问题驱动结构元、素养进阶结构元和实践迁移结构元等典型的主题学习结构元,不同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主题学习结构元组合。如何理解主题学习语境下的结构元?如何设计主题学习结构元?基于主题学习结构元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组合主题学习结构元以架构主题学习结构流?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出李宝玉研究团队对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新课堂探索和思考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项目化学习秉持实践知识观,是对现有固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型和突破。而这种课堂教学变革无疑是对时代给予思政课持续关切的有力回应。探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项目化学习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化道德与法治知识为学科素养,回归学科本质属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重任,实现思政课程育人功能最大化,构建高品质课堂。  相似文献   

18.
徐琼霞 《教学月刊》2022,(Z1):34-37
《浙江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地位和课程任务,强调政治方向、思想要求和国家意志,倡导过程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辨析式学习,注重改进作业设计、试题命制和学业评价。教师应在理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地将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教学,以议题式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亲历实践,感悟道德力量。教师还要研究生本作业和素养立意试题的命制,以有效测评学生的学业成果,落实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19.
笔者《新编〈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及课堂教学策略》和《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山东教育》刊出后,不少省内外读者来信、来电询问关于思想品德课外实践活动(或称思想品德主题活动)教学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30多年教学实践,尤其是新课标与教材8年教学实验的所感所悟,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20.
受评价机制与学科特点的影响,初中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主观意识不够重视或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主要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参与课堂问题讨论,参与教学情境创设,参与小课题研究等方面简要阐述"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