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教育面临现代挑战和德育中对生命伦理的长期忽视,德育出现了许多违背生命伦理的行为和现象。生命伦理教育通过进行生命文化建设,培育新型的生命价值观,以及开展生命情感和意志教育等途径,以此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自杀、他杀和虐待、残害动物等现象,凸显了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加强生命伦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对为什么要加强、从哪些方面加强、怎样去加强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作一探析,并提出了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营造教育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灿军 《教师》2008,(7):20-23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命伦理教育的基本共识,成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对生命教育基本上停留在具体行为教育和情感体验教育,没有从伦理规范的终极性视角来看生命教育,更没有涉及到大学生生命伦理缺失和生命伦理教育的价值目标。在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上,过分强调其规范——约束的外在价值,忽视其生命发展的内在价值,在生命伦理教育的目标上无视人的道德需要、道德要求,剥离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成为一种空洞的、抽象的口号,丧失了它应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把生命教育的过程等同于生命知识的认知过程,强调对道德规范的灌输,忽视了人的情感体验和主体的道德参与。  相似文献   

5.
敬畏生命伦理首次将伦理学范畴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对减少"人类中心主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敬畏生命伦理为指导,可以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更有效改变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抵触,树立关爱他人、奉献、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一切生命负责任的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内在精神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环境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伦理教育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关爱的对象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生命教育侧重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关爱对象是人的生命.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由于生命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着"契合",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实施两种教育的整合不失为一条良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生命伦理教育将在培养既有科学素质又有道德素养人才方面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生命伦理教育的概况,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生命伦理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结合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教材内容与各种生命伦理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推动我国高、初中的生命伦理教育步伐。  相似文献   

8.
生命伦理旨在对生命目的、意义的追求过程中解读各种关系之道理,生死伦理教育是在对死亡形成正确认知基础上对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是生命伦理教育的起点。生命伦理教育应当融入所有的课程教育内容中,可以采用主题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和生命之爱,潜移默化中,领悟和提升生命伦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学的有关内容,并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伦理观的认识,帮助学生重新建立生命观、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董建宏 《文教资料》2009,(30):199-200
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薄弱,高校生命伦理教育刻不容缓。生命伦理教育应该教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正确对待生命情感,形成坚强的生命意志。高校应从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团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加强网络教育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要求应该有三个层次:从职业道德到专业伦理,从专业伦理再到教育伦理。教师专业伦理概念的确立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专业伦理概念的建立和教师专业化运动具有相同的历史必然性。教师教育伦理不能囿于专业伦理,教师教育伦理要从能力关照走向生命关怀,从制度依赖走向善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族共生教育是在西南民族教育中处理、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自然与人文的互融和谐是共生教育的生态伦理。走向多元共生的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佛教思想中充满着博大的生命关切,形成了万物缘起、众生平等、因果报应、清规戒律等丰富的生命伦理内涵。佛教对生命的解读体现了生命的过程性、关系性、众生生命本质的一致性。公民道德教育、和谐社会构建、全球伦理形成、生态文化建设,应从佛教生命伦理内涵中找到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从全球范围来看,生命伦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学尚未普及,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伦理的关怀,缺少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校园自杀和群体暴力等生命伤害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是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价值成为相关主体坚守的理念便上升为伦理层次,价值通过人作为中介产生能动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普及和其公益性遭受质疑的当下,治理理论必然成为高校管理的运作原则,在探讨大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高校相关利益主体的价值秉持为视角,构筑科学的治理模式,以促成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实现,高校自然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效能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命伦理教育是对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行为实践中的道德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教育,旨在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高品位文化修养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骨干人才.实施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医学人文价值观、和谐生命观和健康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各项课程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当前,生命价值观缺失是导致部分高中学生出现自杀等轻视生命的行为的原因,这不得不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文章旨在呼吁学校明确生命伦理教育的内涵、价值与意义,通过加强生命伦理教育的校本教材与课程资源的建设、构建家校合作培养的教育模式、开展体悟式生命伦理教育实践活动等路径来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活动,离开人的生命教育就无从谈起,然而今天的教育却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对生命价值的漠视甚至吞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对传统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反思,对教育的返魅也变得势在必行。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和生命意义的建构,教育要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20,(3):16-23
基于人的社会性本质属性,由妈祖文化仪式传播所建构的伦理教育场景出发,运用田野调查及通过社交媒体展开的田野观察等方式,结合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发现妈祖文化的仪式传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整合力量,让人们感受到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价值,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本土民俗事项的内部经验。地方高校应更好地认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的妈祖文化一直在发挥的传播民智、稳定社会、联络人脉等认同作用,探究妈祖文化的当代转型,构建伦理教育"中国话语"的理论自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进地方高校伦理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