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外面受了气或有不顺心的事,回家后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发泄一通。这是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当压抑到一定程度,就需发泄,通过发泄来求得心理平衡。有人我家庭是社会的避风港,颇为形象。儿童正处发育初期,其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如成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容易迅速的表现出来。有道是: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有什么需求或者委屈不能用语言很流畅地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好的渠道让他们倾诉,他们会以别的方式来宣泄。为了使孩子有话敢讲、有话愿说,我在教室里创设了“悄悄话信箱”,设置“悄悄话信箱”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展现和发泄出来。  相似文献   

3.
哭与笑都是人们情感的流露。哭,会使心中的压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泄,从而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难怪有的心理学家主张:该哭你就哭吧!强忍着你的眼泪等于自杀。不过,哭,也得要适当。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要再哭了,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胃炎或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的还会诱发麻疹因此心理学家主张哭不宜超过15分钟,要学会控制自己,做情感的主人。!!!!!!!!!!哭,不宜超过15分钟$福建南安市柳城小…  相似文献   

4.
儿童总是通过行为表露情感的。有时坦率而直截了当,有时却很难识别。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儿童的行为,而不是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急于判断其行为的是非。否则,就不可能通过行为去了解儿童的情感。一、儿童的情感可以在言语中流露出来儿童适应新环境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要了解儿童的情感就要仔细观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行为。儿童的情感可以从走路、奔跑、手的动作以及姿态等等行动中暗示出来。当我们和儿童一起走路时,有的儿童会紧紧抓住我们的手指,这表明他情绪紧张需要帮助;有的儿童会把手松松地放在我们手中,这暗示他对别人从来不主动地表示亲热;有的儿童对人热情,你紧握他的手,他也紧握着你的手,这表明他虽然喜欢与  相似文献   

5.
再哭一会儿     
早晨来园时,满脸泪水的豪豪在我的劝说下好不容易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但还是一个劲地哭泣。我轻轻地为他拭去泪水,说:“豪豪,下午妈妈就会来接你,你不要着急,别哭了。”尽管我好话说尽,但还是无济于事。我想起孩子的焦虑情绪是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来发泄的,一味地劝说“不要哭,不要哭”,他们只会哭得更加厉害。如果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合适的方式来发泄,过后他们就会平静下来。于是,我对他说:“豪豪,你是想妈妈才哭的,是吧?”他马上点点头。接着,我又帮他擦眼泪,说:“你觉得哭出来舒服一点是吗?”他又点点头。“你想哭就再哭一会儿吧!等你哭完了,…  相似文献   

6.
深谙少儿美术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儿童天生就会画画,并且天生就会用绘画来发泄情感,表现自己的心智。从根本意义上讲,一个小画家的诞生并非是教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他本性中早已具备的,就像鲜花在胚芽的时候,就早已具备了花的本性一样。教师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这种本性的觉醒,然后教给他们创造的规  相似文献   

7.
周国平先生说:"在我的写作之国中,我是不容置疑的王!"写作——一件以自我为中心的事情。没有了自我,写出来的作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一、追根溯源对小学生而言,写作文其实就是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情感……可是,放眼望去,大量的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却再也看不到那鲜活的"自我""不容置疑的王"。是什么导致了儿童习作中鲜少看到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压抑了孩子那可贵的童真?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一定空间,我们成人以自己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审视着所处的生活空间,用自己的方式驾驭着人生航程的风帆,向着各自确定的目标前行。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无论何种结局,我以为这都与他儿童时代思想品德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儿童就是我们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部难以读懂的教科书。但是,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担任品德课教学的教师应担负起历史  相似文献   

9.
漫画三幅     
王鄂 《湖北教育》2008,(2):53-53
据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名下级军官因被一名士兵冒犯而恼怒,他带着满腹牢骚向最高统帅林肯倾诉。林肯听后笑着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你只要写一封信痛骂他一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军官立即把痛骂那名士兵的信写好,准备送邮局发信,林肯亲切地说:“你既然把憋在心中的怒气已经发泄出来了,骂也骂了,这封信就不必发出了。这名军官按林肯的劝告,把信烧掉了,心里埋藏已久的怒气大消,心情顿时舒畅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 :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 ,这种不愉快的情绪 ,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 ,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 ,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 !”孩子大声喊叫 ,喊完之后 ,“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 ,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渲泄他们的情绪 ,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 ,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些孩子打人 ,抢别人的东西 ,用伤害别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愉快 ,有的孩子不去找别人的麻烦、却把不悦压抑在心里 ,结果造成忧虑 ,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自己在阅读中学习到的东西用另一种方式转述出来。阅读作为写作的素材基础,学生需要结合读与写两种技能将自己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自从我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政策以后,对各地使用的语文课本都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性和素质教育需求。因此语文教材编者在挑选课文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教学任务点。  相似文献   

12.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13.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或通过打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样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14.
谐趣网文     
《中学生博览》2012,(23):25-30
发生在生活中的糗事,囧囧囧…… 1.晚上,儿子11点了还不睡,我困得受不了,就吓唬他说:“赶快睡啊,谁家的小孩子不睡觉,狼就循着声音找过来,很可怕的,一般都在深夜出来,它会在月亮底下嚎叫。”  相似文献   

15.
郁闷墙     
本栏导言: 从今年第一期起,我刊特辟“郁闷墙”专栏,作为广大中学生朋友倾诉心中苦闷的园地。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不管是与家长之间的还是和朋友之间的,如果平时你不想说出来或者难于启齿,希望你能在这里表达出来直至发泄出来,我们会耐心倾听你的倾诉,说不定会给你一句你期待已久的回复。  相似文献   

16.
郁闷墙     
本栏导言: 从今年第一期起,我刊特辟“郁闷墙”专栏,作为广大中学生朋友倾诉心中苦闷的园地。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不管是与家长之间的还是和朋友之间的,如果平时你不想说出来或者难于启齿,希望你能在这里表达出来直至发泄出来,我们会耐心倾听你的倾诉,说不定会给你一句你期待已久的回复。  相似文献   

17.
如姐来了电话,她笑说:“怎么,又写北平啊!陈谷子、烂芝麻全掏出来啦!连换洋取灯儿的都写呀!除了我,别人看吗?”我漫写北平,是因为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稿纸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它不是写要负责的考据或掌故,因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环境有意义事件的关系的反应,它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例如,儿童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受到批评则很沮丧。儿童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常常忽视儿童的情感。“喜形于色、怒显于表”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在有些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从他的脸上读不出任何内心的东西,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忧伤。这种教育观念过分强调儿童要约束自己的情感,以至于我们培养出了与儿童实际年龄不符的“懂事”的“小大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与年龄相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标志,如果说一个成人表现出儿童的行为是不正常的,那么一个儿童具有成人的特征无疑也是异常的。  相似文献   

19.
郭利 《中华家教》2012,(11):18-19
那天,刚上一年级不久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脸惶恐地对我说:"妈妈,我同桌张晓琪说要把我塞到下水道里,怎么办啊?"我不禁乐了,忙说:"不会的,他这是吓唬你呢。"看我不以为然的样子,儿子忽然就哭了起来:会的,他会的!想想自己还是学校老师呢,可我的儿子,竟然如此胆怯,真是让我无奈。再仔细想,觉得似乎也不能完全怪孩子。自己从小  相似文献   

20.
“老师,他拿走了我的玩具。”孩子向我哭诉。我想告诉她,你们应该友好,互相谦让,可这时,我不由想起自己儿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不满和敌对的情绪。这些情感在当年都是不允许表达出来的。必须做出谦让别人的样子,愿意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因为大人总说:“好孩子要懂得谦让。”现在,我作为大人,却差点儿用同样的方式教训孩子,这不能不让我再次提醒自己,要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