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曾登过一篇文章,介绍齐鲁晚报记者张刚,题目是《扎根社区的胡同记者》。张刚初到报社被安排去跑社区也是不太情愿的。后来在社区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来,媒体由于竞争的加剧,为了生存或发展的需要,几乎都把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看成是自己的"当家菜",以达到吸引"眼球"、抓住"耳朵"的目的。于是一些媒体就"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3.
驻站记者在进行新闻监督、搞批评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本文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给从业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庄电一 《报刊之友》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时政记者能够从会议上第一时间获得权威的政策与数据,而这些政策与数据正是判断发展形势,实施舆论引导的宝贵报道资源,通过对这些政策和数据的挖掘,时政记者就能在一些看似平淡的会议里也能"挖"出经济新闻的"金矿"。  相似文献   

7.
2007年8月,我进入半岛都市报社,被分到新成立的部门一一机动记者部工作,这是一个灵活机动指哪打哪的部门,除了几个街道办属于“自留地”外,其他的新闻全靠策划或自己挖掘。没有现成的信息来源,一天不动脑子出去挖新闻就意味着颗粒无收,这对新记者来说,可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为了能找到有价值的新闻来源,我不得不在生活中处处培养自己眼观六路、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每一家有良知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操守。正确地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三种监督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舆论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公民基本权利,当家作主地位的延伸。然而,近年来,恶意阻挠媒体监督的事件却屡次曝光。这当中既有当事者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媒体自身报道失实、职业理想偏离等方面的原因。笔者以近日的"记者黑名单事件"为例,以期对我国的媒体舆论监督做一较为全面的"把脉"。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刚到报社时常常为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新闻而发愁。原因是:老记者们都有自己的关系户和联系单位,手里天天攥着一大把一大把的新闻线索。特别是那些“大腕”记者,报纸上的显要位置好像是他们“承包”了似的,天天都是他们写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老师曾对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实习生,你跟我们一样,就当自己是记者。"作为《南方日报》特派世博小组中唯一的实习生,那段紧张而忙碌的采访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可谓终生难忘。从小事做起,紧抓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11.
12.
在媒体步入视觉时代的今天,相对于平面媒体而言,网络、博客、手机报等新兴媒体无疑具有许多优势,因此,平面媒体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在努力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8日,是我国第13个记者节。每逢此时,新闻界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对广大记者而言,在这个不放假的节日,不妨趁暇静思一些有关记者的原点问题,并以此观照自身从而明晰何所来、何所去。在当下,这种原点思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狂风暴雪里,向前,向前,采集寒风的讯息,体味雪花的温度,出现在行路艰辛的回乡游子面前,报告着最新的消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多起“记者被抓”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有所忽略,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记者被抓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律应该成为记者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6.
崔正瑜 《新闻窗》2010,(6):77-77
近几年,在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不时出现"抓记者"的新闻。有些政府部门或企业试图以"诽谤罪"、"受贿罪"追究记者刑事责任。据《新京报》报道,今年8月28日,伊春警方扣留4名采访空难记者,并扬言“抓的就是记者”。  相似文献   

17.
张瑜烨  胡丹萍 《新闻窗》2009,(3):106-107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媒体和记者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舆论监督的艰难环境致使新闻暗访盛行,而由此引发的道德争议也不断升温。人们对记者在暗访过程中对危害事件不加以制止的“隔岸观火”行为尤其质疑,认为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丧失了社会公德。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做一冷静与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驻站记者,主要负责某地的宣传报道工作。驻站记者需要经常与基层打交道,基层也为驻站记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海南日报社,一般情况下,记者都要有驻站经历,才会被分配到其他部门。驻站能锻炼年轻记者的毅力,为年轻记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让  相似文献   

19.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我想:九九归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得好,“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媒体创新”搞不好,“党报特色”也保持不了。因此我想就新闻队伍的建设——人的问题做一个发言。题目是《“一重三有”论》。  相似文献   

20.
姜英爽 《新闻实践》2008,(11):20-24
记者以朋友的身份,聊天的形式贴近他的身边,自然的发问,而不是用冰冷的摄像器材时刻提醒他是在做公众采访,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我的采访对象的许多出人意料的的绝妙回答,也往往诞生在这样的对话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