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我们胜利开展新时期思想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研究它的主要内容 ,对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论、原则论、内容论、方法论、领导论等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总结历史 经验,是邓小平实践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原则。(2)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邓小平揭示社会主 义本质的方法论基础。(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把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 和判断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德育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德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在新时期德育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也是党在整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论更是其整个德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原则,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方法。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正确的主张必须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论对于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列…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新时期群众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若从系统论看,它主要由基础论、方法论、标准论和目标论四大子系统组成。邓小平群众观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方法论主要是由思想方法、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历史评价方法构成的理论体系。它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党排除各种干扰,成功地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主观条件之一。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系统地研究邓小平方法论,分析邓小平对毛泽东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不但对于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深化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于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的若干方法论探讨(之二)崔永和优化从自然力到生产力的转化中介重视自然资源,尤其重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合理配制及有效利用,不断优化从自然力到生产力的转化中介,是邓小平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内容。人与自然界的对话和交往是不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管理思想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邓小平有关党务管理、国务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等诸方面管理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管理思想以其科学的方法论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发展环节,它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思想相比,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邓小平极其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从而形成了邓小平哲学方法论。邓小平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三个原则以及由此得出的三个层次的方法,其中,实事求是原则是邓小平哲学方法论的最高原则,其他两个原则都是由此展开的;思想方法是邓小平哲学方法论最高层次的方法,其他领导方法、工作方法都是以此为指导的。邓小平哲学方法论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改革和建设事业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哲学方法论是在继承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最高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哲学方法论的最高原则。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紧紧抓住这三条,同新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哲学方法论的灵魂。认真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方法论,对于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辩证法突出地表现在分清主流与支流的思想,抓重点带一般的思想,一分为二的思想三个方面。此外,他的教育理论还充满了运动发展观、矛盾观等唯物辩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解决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从而成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研究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加强执政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着重从恢复并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等 7个方面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共产党员必须改造世界观,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邓小平还指出了改造主观世界的途径: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二是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体系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教育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当代中国的杰出有,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自成体系。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若干重要特征:战略性与全局性;继承性与系统性,时代性与独创性,方向性与管理性;服务性与求实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有其深刻的文化特性。它是反思与探索精神的统一 ,主张反思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 ;主张大胆探索 ,寻求历史发展规律。它是包容性与排异性的统一 ,基于人类文明共性及利益互惠性 ,主张包容 ;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 ,强调中国特色。它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通过继承创立理论体系 ;通过创新解决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它是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强调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人心的稳定 ,稳中求变 ,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它是理想与现实性统一 ,规划了中国的未来蓝图 ,指出了实现蓝图的途径。它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立足于中国国情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但在其理论源头、形成过程及现实影响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世界性。正是这些特性使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科学决策思想主要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决策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地分析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民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基本特点,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基本原则;深入实际,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邓小平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基础。其理论基础是经典作家关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历史基础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和实践,近代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方案实质上就是要吸收借鉴西方政治、经济文明成果;其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形成了系统的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全局性思维。邓小平战略思维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邓小平战略思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的总结 ,是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总结 ,是对世界经济发展新经验和科学技术革命新成就的概括和吸取。研究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无论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拓展 ,还是对面向未来的中国发展战略的把握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两者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站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以发展中国、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为最终目标,实事求是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暂时的落后性,在“两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解开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制关系”的死结,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开放、务实、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