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出版青年学者胡敏中副教授著的《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一书,最近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吸收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无意识、直...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非理性是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因素。西方哲学对理性、非理性及其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说来,其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才能对理性和非理性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与非哲学学科的“非理性”概念的比较中,概括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本文将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概括为与理性相对应的哲学范围,认为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特定方面,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能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非条理化、非规范化、非逻辑化、非程序化、非秩序化的社会意识或社会精神现象。在对非理性作出本质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论述了非理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是理性发现了人,也正是理性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人在此岸世界即感觉世界.而人的根性——理性——却在彼岸世界即理念世界之中。因为人的灵魂从彼岸世界来,教育就是人重新回到彼岸世界的一种手段。所以,理性是先验的,是彼岸世界里的道理,也是彼岸世界对人的预设。这样一来,人就横跨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之上,人依靠理性成为人世间的巨人或者神。然而,人的理性一直被社会和人的作为作践着,社会权力、社会暴力、天启、逻辑.都是对人的理性的猖狂遮蔽,以致教育中充斥着反真理的认识,甚至,教育本身都被人为地扭曲着。理性应该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根据,回到理性就是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6.
正是理性发现了人,也正是理性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人在此岸世界即感觉世界,而人的根性——理性——却在彼岸世界即理念世界之中。因为人的灵魂从彼岸世界来,教育就是人重新回到彼岸世界的一种手段。所以,理性是先验的,是彼岸世界里的道理,也是彼岸世界对人的预设。这样一来,人就横跨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之上,人依靠理性成为人世间的巨人或者神。然而,人的理性一直被社会和人的作为作践着,社会权力、社会暴力、天启、逻辑,都是对人的理性的猖狂遮蔽,以致教育中充斥着反真理的认识,甚至,教育本身都被人为地扭曲着。理性应该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根据,回到理性就是回到人本身。  相似文献   

7.
宗教源于人类对其强大的自然之力的崇拜 ,源于对彼岸世界的信仰 ,源于灵魂深处对终极关怀的欲求。诚然 ,这种崇拜、信仰与欲求 ,是建立在一种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 ,正因为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 ,才使脆弱的理性文化变得滟俊静美绚烂而璀璨。对理性的崇尚 ,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然而 ,理性不是万能的 ,正如宗教不是万能的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 ,宗教与科学虽水火不容 ,但又交相辉映 ,如同两岸的河堤在对峙中规整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理性与非理性的相异与融合贯穿西万非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始终,它经历了理性与非理性由古典的直接同一到现代的辩证同一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非理性主义同理性主义的某种结合,说明了人类理性与非理性精神的天然合一。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科学、人性是与哲学、理性、存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概念。欧洲人最根本性的是“哲学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根据理性或科学自由地塑造他们的整个生活、法律和制度,因而欧洲人的存在意义或欧洲人性全维系于理性。但是,近代客观主义哲学孕育出的实证主义科学观把理性知性化而遗忘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究;而生命哲学、意志哲学和生存哲学则把科技理性当作理性本身加以拒绝并走向了非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携手毁灭了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导致了欧洲理性文明或人性的危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运思试图通过探究主观性之谜以重新恢复理性的权威,克服欧洲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在德国哲学中,意志以两种形态出現:理性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从康德开始,经费希特和谢林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理性意志占着主导地位。之后,叔本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黑格尔并试图将意志从理性主义的藩篱中拉出来。尼采则在此基础上成为一个极端的非理性主义者。德国哲学由理性意志到非理性主义的达一转向,是一种时代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1.
宗教源于人类对其强大的自然之力的崇拜,源于对彼岸世界的信仰,源于灵魂深处对终极关怀的欲求.诚然,这种崇拜、信仰与欲求,是建立在一种非理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正因为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才使脆弱的理性文化变得滟俊静美绚烂而璀璨.对理性的崇尚,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然而,理性不是万能的,正如宗教不是万能的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宗教与科学虽水火不容,但又交相辉映,如同两岸的河堤在对峙中规整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3.
非理性是人们对现代派文学的误解。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上看,突破了传统的形式,表现出非理性特点,但从对生活本质的揭示上看,现代派文学是以更深刻、更新潮的理性哲学面目出现的,所以,从根本上看,现代派文学乃是一种理性文学。  相似文献   

14.
人·理性·境界--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中,人不仅是现实层面上的“社会角色”,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德性主体,而德性主体是直接“受”之于天而“成”之于人的,此其一。其二,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情感与理性的合一,是“具体理性”而不是形式理性,这种理性具有跨越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的人主义精神。其三,把心灵存在与境界合并起来考察,说明中国哲学的境界论不仅讲主客合一,心物合一,而且讲天人合一,它是心灵的存在状态,或心灵存在的方式,因此是存在论的问题。总之,中西哲学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应当相互参照;中国当前需要补理性主义的课,但决不能以此为由放弃中国哲学关于人的完整性的学说;中西关于人的哲学,尤其是心灵哲学,是有互补性的。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一般都把人类的实践看作是一种完全纯粹理性化的行为,而实际上,人类的实践行为,不仅仅是人类理性作用的结果,而且也渗透着人类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确切地说,乃是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将非理性概念引入实践活动,承认实践活动除了理性成份外,还不同程度地包含着非理性因素的成份,是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实践活动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朱谦之的唯情哲学在中国近代哲学中独树一帜,它以非理性的“情”作为宇宙、人生的本体,以与情合一的直觉作为哲学的根本方法,并通过“性情”之辩提出了情善说,论证了情这一非理性要素在伦理价值中的正面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对于唯理性哲学具有纠偏作用,而且对于全面地理解个体生命,对于哲学的健全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理性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对非理性的研究,人们习惯于站在理想甚至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把理性与非理性对立起来,把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混为一谈;把非理性局限于认识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认识方式;理性与非理性不是简单地谁决定谁的问题,对非理性研究的理性化的合法性是值得深思的。只有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认识非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之分。理性德育立足于理性主义哲学,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具有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情感德育立足于非理性主义哲学,依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个体主义的特点。人作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体,使高校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人的理性认知与情感意识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使高校理性德育与情感德育在实践中成功融合。  相似文献   

19.
理性与非理性盘绕交错,在人类探索史中相依相生。反乌托邦的经典《我们》虚构出的极限环境——绿墙内外,恰恰代表了"理性"与"非理性"。但是真理再向前一步便成为了谬误,理性蜕变成了非理性,而非理性也变成了理性。"我们"在理性与非理性的交错中失去自我。我们应该明确,现在的重要问题不是辨别理性与非理性,而是去探究人类如何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夹缝中存在。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统哲学从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体系,经过中世纪宗教哲学体系、近代科学理性哲学体系,最终走向体系哲学(思辨理性的哲学体系)。千年的理性自觉的体系追求已经变成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非理性的体系信念。现代西方哲学正是对哲学体系的反叛和体系信念的摧毁。它宣告了一切体系和体系信念都将成为不合时宜的体系梦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