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晓燕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5):23-25
计然,春秋时期人,是一代巨贾范盎之师、越王勾践之臣。“计然七第”是计然提出并广泛实行于越国,使越国富强的经济政策,是计然商业思想的集中体现。后代学者对计然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计然之策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张淑荣是门头沟区东辛房小学校长。她14次被评为市级先进,14次被评为区级德育先进个人,5次获区级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13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励。在她的带领下,东辛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各个方面的广泛赞誉。每到招生之前,学校小小的院落挤满了慕名 相似文献
3.
4.
冮大林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2009,(7):49-51
大家都知道文天祥的诗《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字里行间表露出的对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那为了国家利益而毫不犹豫的奉献精神,至今令我们向往和崇敬。今天,我们将在冮大林老师的《聆听古语》栏目中,倾听文天祥的正气故事— 相似文献
5.
6.
张云凤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3):49-50
本文介绍了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其人及作品《十三的夜晚》。对作品的标题、主人公及体裁和意义都作了分析。承认作品的价值,也提出了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7.
邓沛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1):53-57
清末民初,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传教士塞缪尔·柏格理在以昭通、威宁为中心的滇黔川边区大量兴办医院、学校,并刨制了苗族文字("老苗文"),尽力保护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民族杂居地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苗、彝、汉各族同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面对死亡枕藉的现实历史境遇,阮籍、嵇康对死生进行着痛苦的思考与探寻,突显出他们浓烈的生死意识。在死亡的观照下,阮籍以对现实的激烈批判、否定,甚而走向幻灭的人生,但最终难以摆脱现实生命的沉重:嵇康以对现实的抨击反抗却犹肯定人生,希图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闲适自得的人生,却以生命的被戕杀为代价,两者无疑都是不幸的。但两者由于其家庭背景、思想和人格追求等互有同异,他们对死生的探求与抉择亦是互有异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触目伤心的死生浩叹;二是对本体生命的眷恋和对现实人生的执著;三是对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与明代孟称舜的戏曲传奇《娇红记》以其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独特成就 ,赢得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二记不仅本事相同 ,在人物情节、诗词说白等方面也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体裁《娇红记》的对比观照 ,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走出单一研究《娇红记》小说或戏曲不可避免陷入的误区 ,从而能够重新给小说、戏曲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7)
针对陈铁民《再谈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商榷,并从方法的角度对其所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述评,有利于研究王维其人其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顿嵩元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2(4):113-118
范缜是南朝齐、梁时期有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氏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缜之祖最早为晋范晷。缜籍贯应是顺阳。他幼时从学刘Xian,后曾使魏和亲,历任宁蛮主薄,尚书殿中郎,宜都,晋安太守,国子博士等职,他反对崇佛,虽遭众人攻击,终不屈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2008年,是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不平凡的一年,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相关的10余种专著出版、20余篇论文发表、30余则新闻报道。更为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刘伯温传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伯温还以“大明第一谋臣“的身份走进了央视《百家讲坛》,这也正式向学界宣告:“刘伯温不仅属于文成、温州,更属于全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一份宝藏。“ 相似文献
17.
王维若干事迹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辉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2):41-48
针对.陈铁民《关于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中所涉及的王维生平事迹中的若干问题,本文分别从十二个方面,作了答辨与商榷。目的在于还原王维生平的历史真实,全面、系统、凝实地研究王维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8.
周尚兵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据传世文献与碑铭文字的记载,唐诗人张志和于唐肃宗时开始隐居于越州会稽东郭。于唐代宗大历九年至十二年间游历于湖州,并作下了《渔父词》,其后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19.
处身于不同文化语境的鲁迅与纪昀无论是对小说历史地位的看法、对小说真实性的认知,还是对小说功利性的探求,均存在很大的差别。造成鲁迅与纪昀巨大差异的深层原因,在于二者幼年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生活经历以及在受困的现实状况下自觉地回归生命本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王辉斌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73-78
针对陈铁民《再谈考证古代作家生平事迹易犯的几种错误》一文所存在的问题,择其要者,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驳评,并就导致其错误说法的原因也进行简要剖析,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