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珂 《学语文》2006,(4):16-16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98年,其时俄国正处在沙星专制统治的黑暗时期。曾做过医生的契诃夫,以敏锐冷峻的目光解剖了庸碌的生活层面,以从容不迫的节奏开始了他的叙述,引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本文以他的<套中人>为例,探讨了他短篇小说的一些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套中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套中人"这一形象也因其个性鲜明而复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形象,便可以读出不同"套中人",他可笑、可恶、可怜、可思,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可笑的胆小鬼小说中,别里科夫一出场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胆小、可笑。  相似文献   

4.
有的学者认为,契诃夫塑造的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本文分析了《套中人》与《醋栗》中的人物关系,认为主人公与周围人物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这类小说中人与环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叙述或评论性人物与平庸的社会环境的冲突中。  相似文献   

5.
阿Q与套中人都有典型性类型化、由喜剧转化为悲剧、受到统治阶级思想毒害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阿Q是农民,套中人是小知识分子;阿Q有革命要求,套中人则完全服从;阿Q用精神胜利法战胜别人,套中人则用套子辖制别人。  相似文献   

6.
就乔伊斯自传性长篇小说《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卷首语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深入探析,论证了该卷首语多方面的美学价值。该卷首语是乔伊斯发出的“一声叛逆的呐喊”的第一个强音,暗示了乔伊斯要用崭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叛逆”、“创新”、“流亡”和为艺术“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乔伊斯对每一位年轻人在成长中最容易犯的错误——“骄傲”的危害性发出的警告,因而,它是对人生的一种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流露,是一种生活评判趣味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葛瑞峰 《海外英语》2011,(11):236-237
该文从形象和心理两个方面将詹姆斯.乔伊斯本人与他的小说《死者》中的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做了对比,指出乔伊斯在极大程度上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塑造了加布里埃尔这个人物。乔伊斯不仅是将自己的相貌和人生经历移植在加布里埃尔身上;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在通过小说主人公来深刻剖析着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祖国和故乡的爱与痛,以及对生与死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套中人",不是契诃夫笔下那个挟着黑色雨伞、永远把自己裹在长袍里的别里科夫。何为"套"?思维、情感和话语中的种种程式、套路、模式与惯性也。这些"套子",非常深刻地影  相似文献   

9.
导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革命的小说艺术大师乔伊斯主张的“作者藏匿”论极富见地体现着作者对小说主体关系的审美把握。换言之,主张“作者藏匿”实际是乔伊斯从美学高度追求革故鼎新传统小说艺术的必然反映,是主张作者与人物之间采取平等对话姿态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契诃夫塑造的诸多儿童小说形象进行比较,得出其创作的悲情儿童形象较其创作的天真活泼、童心童趣的儿童形象更能打动人心,被读者奉为不朽经典的结论,并对形成上述结论的外崔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红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45-47,50
通过以互文性为理论依据,采用托马斯.卡莱尔对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应论—"现金联结",对《荒凉山庄》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重新进行审视,揭示狄更斯既有力地批判了中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相似文献   

12.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美学意义上,先秦"以貌论人"时尚是一种积极性现象,反映出先秦人自我欣赏审美意识由注重外美转向关注内美的深化迹象。它奠基于先秦美学对人之外美与内美相通性的意识自觉,同时又是先秦以形写神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和取象思维共同作用而催化成熟的身体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埃德加·爱伦·坡的思想和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评论者.<厄谢府邸的倒塌>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和坡的其它作品一样,<厄谢府邸的倒塌>不仅讲述了一个惊悚故事,同时渗透着坡的艺术思想和人生观.通过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人物的外貌性格特征的独特描写,对应和铺垫手法的反复运用,文章的精髓和主题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15.
16.
这是孔繁星发表的第四醉地集,在这本书里作突出表达了对完美人生角色的向往,对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纯洁心灵的期待;对亲人的眷恋,特别是对母爱的人微体味;表现出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情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知识是企业的不可或缺的资源,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知识资源得到优化和有效配置。知识人、企业知识人假说的提出为实现企业知识资源的优化与配置中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转移和共享奠定了基础。章还进一步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探讨了在知识人、企业知识人假说条件下的知识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20.
《欢乐之家》是美国知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力作,作者描绘了一个没落的大家闺秀莉莉·巴特多次尝试利用婚姻做跳板重返纽约上层社会而屡遭失败的故事.文章用自然主义的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莉莉·巴特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