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功能与科学基础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葛兰西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对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凸显出来的,它们分别以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立足于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不同科学基础,并因而具有完全不同的指导价值形成在这一问题上的尖锐对立。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只有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做政治经济学研究主题的认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总论"的认定才能有效地消解这一问题。而这实际上意味着,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哲学话语,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这一结论是张一兵"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解读模式的"必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恩格斯与马克思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新解读,被视为与马克思早期的唯物史观思想保持着完全的一致性,这事实上遮蔽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学术上的差异。要分析这一问题,需深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文本,把握两者对历史唯物主义阐述的异同及其原因,在时代变迁中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些学者通过割裂甚至彻底批判"恩格斯肇始的正统阐释者们"的观点,达成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他们批判教科书中所征引的马克思与其正统阐释者们的文本在比重上的失衡,呼应与促成"恩格斯及其正统阐释者们遮蔽马克思"这一流行观念。但这种观点早在对马克思哲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加以理解,并对"辩证唯物主义"作批判时就已经存在。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本的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观念"。我们反思这种现象必须遵循"一以贯之"的精神以及"马克思哲学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文本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的“晚年”并不指明一个精确的时段。国内外学者大凡都是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作为恩格斯晚年起始的。笔者试图将他的晚年向前推移几年即确定从马克思逝世开始,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理论研究范围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尽管恩格斯后来谈到《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是到现在为止他所知道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为详细的表述,然而,事实上我们认为最能显露他对唯物史观研究的特色的地方却是在他的《费尔巴哈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几封书信等论著中。这些论著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历史辩证法。于是确定这一时期为他的晚年,更便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和表述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因此,“恩格斯晚年”这一提法不纯是时间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它起源于恩格斯的一部著作《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非常重视关于自然界的唯物辩证理论,非常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一书是恩格斯在与马克思的密切接触下写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及其所反映的整个自然界的辩证理论的结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恩格斯考察了自然科学发展史和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终结》是恩格斯晚年写作的重要著作,著名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就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和阐发的。那么恩格斯为什么要在该著作中提出这一理论呢?或者说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终结》一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忽略了这一问题的研究。 关于写作《终结》的主要目的,恩格斯本人曾作过说明:为了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这实际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的心愿。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时期就开始了这一工作。他们在一八四五年就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德国哲学的形式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由于多  相似文献   

7.
质疑"马恩对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理论界都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不仅是有差别的,而且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恩格斯则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二元对立;(2)在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强调人的活动的重要性,恩格斯则片面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是机械决定论.作者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依据,从以上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马恩对立论"是虚构的、不能成立的.文章还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和详细阐发他们的理论的过程方面,论述了二人思想的基本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被恩格斯称作“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重置,恩格斯这样称呼他和马克思的哲学并无不妥,问题是对自然观具有浓厚兴趣的恩格斯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引来众多争议.以《自然辩证法》为代表的这项研究不仅没有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重视,而且遭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质疑.解析这个问题,需要理解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以及历史辩证法的关系,需要分析晚年恩格斯界定的哲学的最后存在样态意味着什么.恩格斯以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替代包罗万象的旧形而上学,并将哲学的应用论域融入历史科学.后者已经在当代哲学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证实,而前者等同于追问“哲学是什么”,值得每个哲学研究者终生探索.  相似文献   

9.
政治因素——主权国家特别是传统大国基于国家民族利益所做出的政治抉择一是推动全球化运动的决定力量的社会发展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当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合力”论思想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经济决定论,而是众多因素的辩证互动论;把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误解为单一经济决定论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转向”:由西方传统哲学的理论哲学理路转变为新的实践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第三章末尾的一段话,是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思辨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的学说,而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把恩格斯的话理解为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并说这是恩格斯晚年记忆上的一个纰漏,是对恩格斯的误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澄清这种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