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高一的学生在国内时被其老师称为没有“学习头脑”,而到了美国以后,则被其老师称为“学习天才”。同一个学生,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的评价截然相反。由此,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出了这样一席话:“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否定,后肯定。我们暂且称这种现象为“半杯水”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评教评学的测评表上,学生这样写道:“历史老师讲完课后,同学们在读书,老师在教室里巡回辅导。当她看到地上掉了一支笔时,就捡起来,把灰擦了擦,放在学生课桌上。这个动作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我们都感到我们的老师特棒!”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可以说微不足道,弯弯腰、动动手而已,但却渗透着对学生的关爱,使目睹此过程的学生对这位老师产生了尊重、爱戴。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才是真正的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知识,而是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进取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最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到一位日本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一个案例,感慨良多—— 班级里新来了一位小朋友,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是小木……”可小木却躲在老师身后用手捂住了脸。老师说:“小木有些害羞,我们鼓鼓掌吧,给他一些勇气。”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和同学们的喊声——  相似文献   

5.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劳伦兹,研究了几十年来许多由气象变化酿成的巨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只远在新加坡的蝴蝶鼓动翅膀,却会影响美国北卡罗莱州的飓风。在气象学上称之为“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遍览中外人才的成长历程,教育行为中的“蝴蝶效应”不乏其例。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读小学时,曾经连续三个学期“背榜”全班最后一名,张榜公布成绩时,像把前面的学生都背在背上。有一次,苏步青写了一篇作文,教国文的谢老师,对他表现出极不信任的神情,不仅当着苏步青的面掂起笔,顺手批了个“毛”差的意思字,还丢…  相似文献   

6.
听朋友讲过一则故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弄清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大半还是听不懂。于是这位老师发火道:“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听不懂!”旁边有一位学生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是啊。笨死了.讲了这么多遍还没有讲清楚!”于是教室里发出了一阵哄笑……故事不长.却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引发了我一连串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我国法律职业教育却未能培养出大批的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美国JD教育,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法律教育模式,是以培养法律家为目标的本科后职业教育。本就我国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借鉴美国JD教育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法律硕士专业教育即JM教育,是我国法律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红 《教育与职业》2002,(12):49-49
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它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的成功的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尤其要掌握评价学生的艺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智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行为和品格,愿意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犯错误、闹情绪、顶撞老师甚至与老师严重对立的情况,“差生”更是如此。针对这样的学生,评价尤其要客观公正,不可以印象定论,而应对其缺点进…  相似文献   

9.
急需人才与弱化教育的矛盾之因何在山东省淄博市职工教育办公室刘振洪本栏编辑宁杲人才与教育血肉相连。人才靠教育,教育出人才。而在目前的职工教育领域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急需人才,只有足够而适用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一...  相似文献   

10.
“老师,请你相信我,我真的没有拿钢笔。”这是我班一位学生回答我的话。说这话时,他的真诚眼光中透出了无奈,而那时的我,却未能去体会,去了解他极其无奈甚至是对我彻底失望的内心。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学生 A :老师我的新钢笔不见了!老师:什么时候不见的?学生 A :刚刚一会儿,我去交作业前还在,可交完作业后就不见了。老师:怎么几分种之内会不见东西呢,你有没有再找找看。学生 A :找过了,没有啊!老师:这节课你怎么没去上?学生 A :我有点作业需要补完。老师:那教室里还有谁在?学生 A: ×××同学,他身体不好,请假在教室里休息。老师:去叫他…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爱     
最近电视报道了一位姓汪的老师当众羞辱一位学生,致使学生跳楼而死的事件。学生是一位女学生。老师是一位女老师,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学生走了,有照片在,那分明是聪颖美丽的;老师受处分了,镜头上看那也是精明的人。一个是青春年少,一个是年近花甲;一个是花朵,一个是园丁。怎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育创新的环境并不宽松,有的甚至还可以说是阻力很大。改革者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反而为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观念的冲突是矛盾的核心。落后的教育观,无疑将极大地挫伤教师的创新热情,压抑教师创新的积极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只能是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学生的创造力又如何发现?又何从谈起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师,有了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只有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使创新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教育创新才能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而这必须有…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的教育怎样发展 ,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专家指出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人才 ,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所以 ,教育领域必须改革 ,要解放思想 ,大力引进新思想、新模式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竞争能力的新世纪人才。那么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 2 1世纪的优秀人才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美国的小学生上四年级 ,有一次 ,他的老师给他留的作业是画五张描写春假活动的画。他是这样完成作业的 :在第一页纸上画一个小孩执一条线 ,这条细线穿过了三页纸 ,一直通到…  相似文献   

14.
钱艳萍 《考试周刊》2013,(34):146-146
<正>创新是指突破原有事实框架,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激发新的灵感,发现新的规律,从而提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一、营造宽松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的基本意质,而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教师应具备新、博、专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教育的课堂模式,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能够创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教育工作者,要把“育人”作为一门长期的“隐形课程”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小平同志的新时期教育思想点明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出在质量、数量、结构上都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把青少年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本文仅就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些浅晰。我曾经读过几篇反映我们教育问题的文章,简述如下:一篇说到,有一位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让一个中国小朋友和一个同龄的日本小朋友分别徒手画出自己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谈语文听知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王韧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曾多次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在一个教室里由同一位老师讲课,而学生的课堂吸收率却泅异。实践中感到,在诸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一条是:相当数量学生的听知能力还停滞在低水平上。听知能力是指“听”的认...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充满竞争与压力,也充满机遇与挑战,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这就需要职业学校重视和加强情商教育,积极探索和推进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新的生命里程——记电大优秀毕业生、盲人作家郑荣臣本刊记者曹凤余18年前,在天津电大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举行了一次特别的考试。三位老师,一位监考,一位念考题,一位专事笔录,而考生却只有一位,他就是郑荣臣——天津电大破例招收的盲人学生。无数次这样的考试之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并要求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刚开始。我一直认为做研究型教师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为长时间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让我感到教育学生不就那些老办法吗,软的不行来硬的,难道还能研究出什么新花样?更何况作为一线的教师教好书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行了,至于研究那是专家的事情。但后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经过一番尝试、探索和实践,我感觉研究其实一点儿也不神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