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DII)和欧洲专利检索系统(esp@cenet)和SciFinder Scholar都是检索世界范围内化学化工专利文献的重要工具。本文从收录范围、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方面对这3个专利检索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义检索是通过自然语言统计模型,对技术方案中的词进行抽取形成索引词,并通过将各个索引词之间的相关度与专利库中的文献进行对比排序,获得结果。本文结合三个实际案例,拓展了语义检索在检索方式上的思路,提高了文件的检索效率以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DII)和欧洲专利检索系统(esp@cenet)和SciFinder Scholar都是检索世界范围内化学化工专利文献的重要工具.本文从收录范围、检索方式和检索结果方面对这3个专利检索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承担了检索咨询服务及专利文献的翻译工作,在提供检索及翻译服务时,我们发现专利文献翻译中的技术术语是影响翻译和检索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术语溯源的角度,浅析了通过何种渠道进行技术术语的溯源、如何获得相对准确的技术术语的手段,以及技术术语溯源对检索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网络数据库为数据源,从多个角度对检索到的碳纳米管专利文献进行分析,阐明了主要专利权人在该技术领域的相关关系、碳纳米管专利的主题关联、专利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小鹭鹭急着要申请专利 :“专利爷爷 ,我可以申请专利了吗 ?”专利爷爷说 :“别慌 ,别慌 !你最好先检索一下专利文献。”“什么是专利文献 ?为什么要检索啊 ?”专利爷爷说 :什么是专利文献 ?从狭义上是指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说明书摘要等 ;广义上是指各种专利申请文件、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索引、专利题录、专利文摘、专利证书等。专利文献有以下特点 :一、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专利文献几乎涉及所有的技术领域。如 :世界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表 ,经过 5次改版 ,分为 8个部 ,2 0个分部 ,1 1 8大类 ,62 0小类 ,6871主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目前检索专利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在检索框中输入包含检索元素、检索条件和逻辑运算的检索式形式的"一步式"检索方式,当检索结果不符合预期时,则需要不断地重新调整新的检索元素和检索条件,因此,在采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对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检索时,其效率非常低。为此,本文通过重点介绍"专利之星"专利检索系统的专家检索功能,来探讨如何针对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高效的精细化检索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专利文献的特点专利文献类型有二:一是专利说明书;二是专利的检索工具。前者是专利文献的核心,人们通常查寻索取的就是专利说明书;后者主要指专利分类表、专利分类表索引、专利公报、专利文摘及各种查阅专利的目录索引。专利文献是指各国政府公布的关于发明创造的专利说明书、专利摘要及其它有关刊物。这是科研生产工作的一种重要参  相似文献   

9.
一、专利文献检索分类 专利文献检索主要包括主题检索和著录项目检索两大类。 主题检索 是指从某一技术主题对专利文献进行情报选取、追溯,检索结果是找出可以与该技术主题进行现有技术水平对比或作为参考的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的检索目的、范围、程度,专利文献的主题检索又可分为:技术情报检索、新颖性检索、专利性检索、侵权检索。 技术情报检索 是指从任意一个技术主题对专利文献进行检索,从而找出一批参考文献。 新颖性检索 是为确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是否具备新颖性而进行的检索,它从发明主题对专利文献进行检索,从而找出一、两…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图像通信领域中的专利申请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DWPI库中,H04N分类号下的文献量约为527254篇,其中日本专利文献/具有日本同族的专利文献量约为417649篇,约占H04N分类号下文献量的79.2%左右。同时,在对图像通信领域申请的审查过程中,日本专利文献具有较高价值,使用日本专利文献/具有日本同族的专利文献作为评价新颖性或创造性的对比文件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所以,在图像通信领域中对日本专利文献准确、全面地进行检索尤为重要,而使用常规的IPC、EC分类号和关键词进行检索,则很难高效、全面、准确地检索到相关的日本专利文献。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antitrust regulation of patent consolid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low-on innovations. Our reconciliation of the various strains of literature hypothesizes that in sectors where cumulative innovation is crucial to firms’ market operations, a firm that consolidates patents for substituting technologies for its already-possessed technologies discourages market competitions and follow-on innovation by competitors. In this case, antitrust regulation of patent consolidation is anticipated to positively affect competitors’ follow-on innovation. We empirically test this hypothesis with the case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s regulation of Novell's software patent transfers to four large proprietary software companies (i.e., Microsoft, Oracle, EMC, and Apple) in 2011. Our analyses using US patent, trademark, and copyright data have found evidence corroborating our hypothesis. Our research provides policy and scholarly implications regarding how antitrust law can be a complementary institution to the patent law for promoting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2.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 resurgence in innovation awards, in particular of grand innovation prizes (GIPs) which are rewards to innovators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reaching performance goals and requiring breakthrough solutions. GIPs typically do not preclude the winner also obtaining patent rights. This is in stark contrast with mainstream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theories where prizes and patents are substitute ways to generate revenue and encourage innovation. Build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literature which stresses the difficulty to specify ex-ante all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winning technologies, we develop a model in which innovative effort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only a subset of innovation tasks can be measured and contracted upon. We show that in this environment patent rights and cash rewards are complements, and that GIPs are often preferable to patent races or prizes requiring technologies to be placed in the public domain. Moreover, our model uncovers a tendency for patent races to encourage speed of discovery over quality of innovation, which can be corrected by GIPs. We explore robustness to endogenous entry, costly public funds, and incomplete information by GIP organizers on the surplus created by th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The reuse of waste begi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ways to use waste. Despite the critical role of innovation in waste reuse, innovation for waste reuse technologies has been largely overlooked in innov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patent study examini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 for a specific waste reuse technology, to elucidate how waste evolves into a resource with a greater possibility of being used. This study specifically analyzes how innovation occurs, what drives it,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innovation. Coal combustion by-products (CCBs), which are solid residues generated from coal-fired utilities, are specifically examined as a test case because they have been promoted as a resource through century-long innovative efforts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mining, an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Having examined more than 700 paten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databas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innovation has primarily occurred: (1) to reuse CCBs, particularly fly ash, in various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products; (2) by business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need to use CCBs; and (3) since 1967, and the number of CCB-related patents peaked during the early 1980s and 1990s. For the drivers of innovation,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impact of some market factors, such as cement and lime price, and institu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s that support CCB reuse, on patent filings. The role of regulation in innovation, however, is ambiguous with regard to CCB reuse. Although more CCBs have been used as more innovation occurs, the use of CCBs has increased with a lag, due to variation in the values of individual technologies and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ies in the reuse market.  相似文献   

14.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支撑。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了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府科学制定外资政策,发挥外资绿色技术创新最大化溢出效应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唐宜红  俞峰  王晓燕 《科研管理》2019,40(4):213-223
本文将2008-2011年中国科技部企业创新数据库、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和Hofstede关于文化的研究数据合并,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东道国正式制度和文化制度对全球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索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前人提出的倒U型关系曲线的“拐点”尚未出现。进一步结合东道国制度因素对其探讨,发现东道国正式制度中的法律规则与监管质量负向调节搜索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文化制度中的长期导向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权力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未出现。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上述东道国制度调节下全球知识搜索所实现的中国企业创新,仍以渐进式创新为主,颠覆式创新则略显乏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1980年~2016年全球6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用气候变化缓解技术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指标,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代表气候变化,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运用不同计量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国家进行气候技术创新的倾向受到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气候技术创新与来自固态和气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来自液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其他温室气体也会给其带来负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多,带来的气候技术创新也越多;政府在能源、电信、交通和水卫生等项目上的投资并不总是促进气候技术创新的开发。文章不仅拓宽了环境创新领域的理论视角,还为政府从技术方面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邹乐乐  吴怡  陈佩佩 《科研管理》2019,40(6):100-110
清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实现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目标和全球减排进展的可靠保障。探究研发主体对清洁技术的研发选择,总结其演化规律,对于清洁技术的发展判断和研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发布《绿色专利清单》与2009—2014年世界发明专利数据的匹配数据构建基于时序的清洁技术研发网络,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对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结构特征、重要技术节点以及关键技术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间联系不断加深,且不同技术小类间存在内生的技术联系;清洁技术研发的重心集中于电力、新能源车辆、节能电气器件和循环回收等领域,以"中介"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路径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关键技术的迭代主要表现为从新能源车辆研发向循环回收和其他另类能源利用技术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碳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分析缺乏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2009—2016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以2013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的估计方法,通过对比碳交易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省市相对于非试点省市、高污染行业相对于低污染行业的企业绿色专利申请占比的变化情况,探究碳交易机制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相对于非试点省市和试点省市的低污染行业,碳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高试点省市高污染行业的企业的绿色专利申请比例。(2)相比于发明类绿色专利,该政策对绿色专利中的非发明类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强。(3)相对于国有企业,该政策对试点省市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增加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科研人才引进和提高科技研发支出、提高企业资产净利润率,进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中国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提供一定经验支持;为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更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亚峰  李成龙  肖利 《科研管理》2021,42(5):133-142
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国内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国际专利合作申请是国 际科技合作的重要体现。本文选择瑞典的优势产业技术领域,基于 1988年至2017 年瑞典、中国申请及合作申请的 PCT 专利和 EPO 专利,对专利申请及合作趋势 进行分析。剖析了我国企业与瑞典在专利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及在专利合作中存 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对瑞典科技与经济合作提供参考。尤其是 在中美经贸关系紧张背景下,探讨与关键性小国的合作对我国深化对外科技合作 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