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儿子与情人》和《孔雀东南飞》中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母亲的不幸命运和这种不幸命运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两位母亲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她们本身的个性造成了她们各自不恰当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同时两位母亲由于婚姻失败,把情感和希望过度集中在儿子身上,对儿子有不正常的依恋关系,对自己、家庭和儿子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  相似文献   

4.
玛丽·E·韦尔金斯·弗里曼的两个短篇故事《“母亲”的反抗》和《新英格兰修女》描述了两个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女性为追求自我,与社会、家庭和婚姻的统治力量抗争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一位是几十年来任劳任怨的母亲,另一位是十几年一直独自过着清幽生活的“修女”。她们抗争的原因,方式和结果既有相似之处,却又不是完全相同。这些相似和差异的原因都可以从人物的个性心理方面加以分析比较。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她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展现的是一幅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在该小说中,四位生活在美国的中国母亲与她们出生在美国并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的过程。然而文化谅解和文化融合并非易事,为让女儿们真正地理解自己和中国文化,四位母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们不失时机地与女儿们交谈,讲述她们敢于脱离封建家庭,走向新生活的勇气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女儿无微不至的中国式的母爱。母亲们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深深地触动了女儿们的心灵。曾对母亲怀有极大偏见的四位女儿开始真正理解她们的母亲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最终使文化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人的称谓往往多少能反映这个人的身份。中国旧时的女子或随父姓被称为小姐、姑娘,或随夫姓被称为某夫人、某(夫姓)某(父姓)氏、某某(夫名)媳妇、某某(夫名)嫂子等。西方的传统则是从一位女子的父亲挽着她走进教堂、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的时刻起她就得改父姓从夫姓。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习俗其实正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传统角色——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鲁迅发表于1924年的《祝福》和赛珍珠发表于1934年的《母亲》这两部作品可以看出,这两位在文学创作上很难相提并论的作家对于旧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角色颇有共识。无论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还是赛珍珠笔下的“母亲”,她们都没有自己的姓名。她们只是妻子、母亲。她们的存在价值只是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价值;她们的不幸正衍生于作妻子和母亲的权利和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5月11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关注家教,解读母爱”的大型报告会,吸引了首都不少母亲们前来聆听。这一天,广大渴望得到教子之道的热心母亲们迎来了两位深受她们崇拜的专家:一位是以“苏杭教子”闻名全国的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苏杭;一位是山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  相似文献   

8.
这个城市在不久前发生了一场空难,飞机上所有的人无一幸存。其中有—位母亲,她来这个城市给她21岁的儿子过生日,儿子的生日就在第二天。与母亲同行的是她一对双胞胎女儿,和母亲一样,她们也要在第二天把祝福送给她们的哥哥。  相似文献   

9.
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去学画画,老师对两位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绘画方面都是很有天赋的”。于是这两位家长信心百倍地陪着孩子学画画。其中一位家长总是把孩子画好的每一幅画都拿到老师那里,请老师细细  相似文献   

10.
巴西前农业部长、经济学家何塞·卢林贝格曾风趣地打过一个比方:有两位母亲,每个人各自在家中抚养自己的孩子,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因此母亲尽心尽力,孩子们因此充分地享受到母爱和幸福,但国民经济不会因为她们的劳动产生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11.
《雷雨》与《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作品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和安娜,但她们反抗的外在表现和精神内涵又有很大的差别,具体体现为她们的性格发展逻辑和反抗轨迹蕴涵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比德与移情--中西自然审美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德”说和“移情”说是中西两家影响最大的自然审美学说,两者有某些共同共通之处,但“同”是表面的、形式的。而“异”才是本质的、内在的。其间差异表现在理论谱系、哲学基础、心灵内容、理论形式、心理机制和主客关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娴和王琦瑶分别是小说《妇女生活》和《长恨歌》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的经历相似,而两部小说的作者——苏童和王安忆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塑造和表现人物,因此,她们又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对这两个人物的比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两部小说不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平衡映射和双线性映射是模论中两种重要映射,有相似的性质,它们的核都是子模.讨论了这两种映射的关系,并证明了当R是交换环时,它们所对应的张量积是同构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estifies that two American characters,Jay Gatsby and Forrest Gump are the personif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different times.In their stories,the two American people are different from people around them in that they have undying affection for their beloved and that they never give up their dreams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situation is.The paper combin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two characters’ own experience,to analyze the two romantic dreamers in the cruel reality and reveal that people of dreams can achieve greatness.  相似文献   

16.
《廊桥遗梦》与《渴望激情》两部小说描写的都是中年人的婚外情,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最后的选择如出一辙,即放弃自己的爱情,选择了家庭。正是由于这种自我牺牲,使两段本来有悖道德规范的婚外情变得美丽而感人,两位女主人公更是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赞扬,她们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中年妇女的观点,文章分析了这种自我牺牲的理由,以及她们在回归道路上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pilot study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children labelle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their peers in an early years setting. Data from play observations and staff interview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friendship groups that the two children have developed and the way that they attempt to make new connections with other children.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children’s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recurrent playmates and less familiar peers are draw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agency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is highlighted. A theme that also emerges is that staff facilitating rather than direct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children and their peers has the most positive impact. Area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are suggested including the range of relationships that children identifie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establish with their peers and the nature of adult support that most effectively supports friendships between all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和俄瑞斯忒斯是莎士比亚和萨特这两位戏剧大师创造的杰出的艺术典型,他们不仅身世、遭遇惊人的相似,而且他们所面临的荒诞的生存境遇,以及面对荒诞的思考,孤独感,乃至最终的选择,都极为相似。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生动地阐释了存在主义的哲理,因而都成为当之无愧的存在主义英雄。这不仅表明了西方学的一脉相承,而且表现了两个伟大艺术家在反映人类心灵和生存状态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19.
借代和借喻是英汉语中两种重要的修辞格,由于二均涉及词义的转化,因此两种辞格容易混淆。本指出了借代和借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阐述了借代和借喻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本从两所构成的客观基础,两中本体和借体,喻体的关系,两的转换方法和表达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