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三的一次月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相似文献   

2.
秦可卿,小名可儿,又名兼美,贾蓉之妻、贾母之重孙媳,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排名最后而又最先离去的一位。秦可卿于第五回登场:宝玉在秦氏房中歇中觉,恍惚中似由秦氏引入太虚幻境.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一首和《好事终》曲属秦可卿,第十回写秦氏治病,第十三回写其病殁,至第十四回写丧仪之铺张奢靡结束。秦可卿是一个双重的人物形象:在神仙梦幻的世界里,她是一个梦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全书叙事结构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蕴;在现实世界里,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隐喻式的人物,在《红楼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香菱是《红楼梦》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首先,她是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其次,她是作者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给了判词的唯一一个女子。正如判词所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她是一个非常命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伏笔与众不同,颇具特色,是其艺术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这些伏笔又可分为预示、预铺、预设。《红楼梦》之第五回用《红楼梦》曲、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画像及判词对小说主要人物之命运遭际、小说故事情节及结局做了非常集中的预示;刘姥姥一进、二进大观园是其三进大观园见证贾府衰败的预先铺垫;贾芸、小红则是作者预先设置的八十回后的重要人物。这些伏笔各有特色,共同作用,与其他艺术手法一道,使《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煌煌之作。  相似文献   

7.
周维 《培训与研究》2010,27(3):132-134
古典名著《红楼梦》金陵判词中就运用了不少典故,这些典故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学及社会知识,意义隐讳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其内在的隐含意义,同时又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韵味一直是典故英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目的论对《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典故英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可以引导读者来分析和理解《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译者是如何跨越金陵判词中典故英译时存在的障碍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便富含意象美。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意象综合使用了原型、现成、即兴、符形组合、符音生象等成象手段,便构成了这些判词意象的能指、所指和符号对象三位一体的美。然而由于汉字与英语文字一个表意、一个表音的本质不同,这些意象的美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被重意而轻形。本文试以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了十二钗判词中意象美的来由和其在译文中的传递,指出了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评优课中,卓老师教授《林黛玉进贾府》,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将教学流程摘录如下:[导入课文]师: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一位集才气、灵气、傲气于一身的奇女子,作者曾用一句话赞美她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她就是林黛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她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检查预习]师:课外要求同学们阅读《红楼梦》中有关描写金陵十二钗的重要章节,我做了一些书签,书签的背面是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黑板上贴着他们的画像,请根据判词,找出对应的人物,答对了,书签与美女一起…  相似文献   

10.
古典名著《红楼梦》金陵判词中就运用了不少典故,这些典故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学及社会知识,意义隐讳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征,如何通过翻译传达其内在的隐含意义,同时又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文化韵味一直是典故英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介绍目的论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目的论对《红楼梦》金陵判词中的典故英译具有很强的阐释力,可以引导读者来分析和理解《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译者是如何跨越金陵判词中典故英译时存在的障碍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统计金陵十二钗在四大家族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十二钗的入选原则以及她们在文本中的妙用,按照正室入“正册”,妾入“副册”,丫鬟入“又副册”的文本暗示,较阅前人对“又副册”的见解,揭示“正册”的影响力,推出自己心中的“又副册”。  相似文献   

12.
邢夫人原是贾敬夫人,这是《风月宝鉴》贾家家谱三代方案为她设计的名分。而《石头记》将她改为贾赦夫人。这是《石头记》贾家家谱四代方案为她设计的名分。而《红楼梦传奇》恢复《天香楼》创作计划,又将邢夫人改为贾敬夫人。《红楼梦》否定《红楼梦传奇》的《天香楼》创作计划,又将邢夫人改为贾赦夫人。由此可见,邢夫人由贾敬夫人改为贾赦夫人的反复过程,就是《红楼梦》从《风月宝鉴》起,经过《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到《红楼梦》为止的整个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梳理《红楼梦》中与男性奴仆有关的故事情节,探讨形态各异的男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尝试从这一群体与全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悲剧意蕴的关系,及其与全书的叙事结构、情节的推进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一人物群体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红楼梦》的叙事学研究日益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研究文章不少于90篇,它们或就已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或以新眼光发现新问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红楼梦曲》怎样将读者引入到悲剧意蕴的情境、读者的悲剧意识怎样产生等问题,结合第五回场景营造,从十二金钗判词的文本角度进行分析,来剖析其悲剧意蕴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部小说合成。曹雪芹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合成一书后,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主题上,都超越了这两部小说,也超越了之前的人情小说。《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人情小说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并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物形象"正邪两赋",丰满、真实。并通过小说中那么多可敬可爱人们的毁灭的悲剧,传达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广阔而宏达的叙事中,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诗意地搭建了《红楼梦》的叙事架构,确立了多元的叙事权威,完成了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传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使《红楼梦》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透过宗教叙事、诗性叙事,我们发现,曹雪芹关注的焦点是情性和生命。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完成了小说的时间设置和空间设置,将所有人物聚集于大观园,将所有人物的生命律动聚焦于贾宝玉的诗意体验和悲剧感悟,通过"降凡"、"历劫"到"回归"这样一种心路历程,传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掌控和对悲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18.
睛雯与小红是《红楼梦》中既聪慧又俊俏的两个丫环。作者并没有贬一个褒一个之意,而是从许多不同方面刻画了身居贾府具有特殊地位的两个丫环的典型形象。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两个人物,对于深入研究《红楼梦》的艺术形象创造应该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享誉文坛的广西籍小说家何诹,其作品《碎琴楼》曾被誉为古典写情小说的绝唱,"挽近文言长篇之眉目"。《碎琴楼》的艺术眼光多聚焦于《红楼梦》,无论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还是叙述方式和艺术风格,《碎琴楼》对《红楼梦》的参照都不言而喻。可以这样说,《碎琴楼》就是民初的一支《红楼梦》短曲。  相似文献   

20.
以佛教、道教为主的宗教,既在思想观念上影响着曹雪芹、高鹗的创作,同时也对《红楼梦》的想象世界及叙事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红楼梦》的梦幻叙事方式,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