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民族独特文化特征的词、词组或习语,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下,由于语境的缺失使得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成为翻译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语境理论的视角,探讨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边城》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扬宪益和戴乃遮以及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的<红楼梦>英文译本为蓝本,旨在通过译者在翻译中的选词来探究文化自恋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试图找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反映其文化自恋的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自建的《论语》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比较分析了《论语》十个英译本文化特色词的翻译。研究发现,由于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语言文化背景,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有所不同。苏慧廉和沃森对于文化特色词的翻译力求文章上下一致;理雅各、刘殿爵和利斯遵照原文形式;庞德偏向使用简单词汇;安乐哲的文化特色词翻译具有明显的现代化特征,道森、亨顿和韦利则偏好根据文化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对于《论语》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而言,译者如果能兼顾源语和目的语的特色及文化差异,采用简单词汇来直译,或对于难以直译的词汇,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来翻译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旅游翻译文本中文化对应词少,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了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旅游翻译实践中可以在人物、节日、地名等方面采用英语的文化替换词进行类比。译者通过类比的翻译策略克服文化因素的限制,使译文传情达意,使外国游客借助熟悉的内容理解景点的内涵,加强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阿Q正传》的译本研究,评述杨宪益对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分析译者在不同的语境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总结出相关规律,并根据勒弗维尔的翻译操纵观探讨译者所采取译法的背后原因,以期得出这位"翻译大家"的一些翻译观。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不仅受制于源语文化语境与原作者文化背景,而且也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意识的制约.因此译者主体性体现在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来协调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人们的生活中渗透着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的存在催生了大量文化负载词,它们在文化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却给译者的翻译增加很大难度。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豫剧《三哭殿》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用与原语不同的语言将原作表达出来的艺术。翻译有很多种类,包括口译、广告翻译、会议翻译、文学翻译等等。在各种翻译当中,文学翻译由于其涵盖的范围广、文体多、所涉社会文化层面宽而成为译者密切关注、重点研究的课题。各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类型。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译无定规",根据文学翻译的特点,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文化环境,处理好文化误读现象;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注重形神兼备,必要时形可做改动;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审美,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而所有文字语言交流是在语境中产生的。本文将文学翻译的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译者必须要结合相关语境,才能向读者准确传达文学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文化信息,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文化语境。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它对于理解语篇语义具有重大作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都离不开语境,学习一种语言过程中研究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而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可以等值传递的。这是两种文化的共性,至于与两种文化差异的内容,它构成了翻译难题。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译者不可能全面探索与总结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本文仅从实践中精选一些译例,阐述语境与汉维语词翻译的关系,进一步说明语境,尤其是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语境分析包括文化语境分析,情景语境分析和上下文语境分析,是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词义及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和表达均依赖于译者对语境的正确理解和分析。试以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饮酒歌》汉译本为例进行分析,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汉译本,以此阐释语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翻译质量的高低与语境分析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但由于译文有其特定的目的语受众,又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迎合目的语的一些特点。本文拟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选取几个句子为例,从人名翻译、小品词翻译和动词翻译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文学作品翻译中语境和意义传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翻译文学的研究由于其跨文化的特殊性,直到近年来才被认定是比较文学研究范畴。翻译文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忠于原著,表达原作者的思想,这种观点往往忽视了译者在其母语世界和其所要翻译成的语言世界的双重文化身份。本文以《红楼梦》的两种英文译名为例,探讨译者如何从翻译文学中存在的互文性活动出发,在面对不同的文化人群对同一文本做出的不同调整。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念认为,"创造性"是一种创新能力,与翻译毫无关系,因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通常被看作原语文本的复制或模仿。然而,近来的翻译研究却显示,译者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目前的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之后正在经历着"创造性转向"。因此,在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文学翻译中"创造性"的定义及其与"忠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也开始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作者与译者的共同努力。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理论在译者处理不同文化的语言中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三体》一书中包括大量的文化、历史因素,极具中国特色,这于译者而言无疑是翻译的一大难关。而译者刘宇昆能够突破文化障碍,灵活处理,这在翻译领域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且前沿的话题。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是评估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因素。翻译使文学作品跨越其原初的语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行为更多时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商,并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等作为协商的参数。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指导凌叔华创作的英文自传《古韵》,从而进一步审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翻译创作实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受益于新的全球论坛,世界文学受益于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