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代传播总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神权统治时代,神权政治与人神传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传播形态。商代传播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商代已进入文字传播的崭新时期;(二)商代已进入人神传播的鼎盛时期;(三)商代已进入叙事传播的初创时期。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生存与媒介延伸是时代变革下高职思政工作实践语境中重要的影响因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政工作开展的关键载体和重要依托。而探究话语实践与传播要素协同关系,根本目的在于拓展话语传播维度,提升话语传播效度,增强话语传播效能。为此需要充分注重主体协同,把握话语言说者和话语受众的双元主体性;重视运转协同,协调话语内容和传播媒介的动态平衡性;强化场域协同,整合话语语境和传播环境的协同发展性,构筑起话语传播双向循环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字的基本功能是它的交际性。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它借助的物质材料是标志信息的规定符号。它属于二级符号。汉字是传播符号体系,汉字体系符合传播的基本原理。汉字具有最大限度传递原始信息的符号特性,汉字具有最细致的视觉记录特性。  相似文献   

4.
传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播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传播技术相伴而行。航海技术的应用,沟通了全球物质与信息的交流;电话的发明,使信息即时双向交流得以实现;广播电视研制成功,使世界应为“地球村”;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双向互动传播成为现实,并促成传播全球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技术是技术的国际市场化传播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它昆连接传播主体与客体的纽带,是主体与客体实现其价值的载体;与此同时,技术传播渠道与媒体的平台的构筑也直接以现实技术为基础。现代技术的特点对技术的国际市场化传播产生影响。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当前技术的国际市场化传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特征与管理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场所,具有传播形式复杂,传播内容多向选择,传播受众多层次的特点。从而产生高校文化相互勾通,促使高校文化社会化并不断进化的综合功能。正因为如此,深化全体员工的传播意识;建立多层次文化机制;开展全方位的文化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唐诗传播的文字形态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歌的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部分。文字作为符号与媒体,在唐诗传播中占有突出地位。题写是唐诗传播的主要形态,发挥了显著的传播效应;对题写诗的评判,反映了唐人传播意识的成熟及诗歌创作价值取向。传抄从唐诗传播而言,具有流动性、互递性及长久性,是便捷的大众传播方式,而诗笺在唐代的社会交际及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行卷”是文字编集行为之一,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和与科举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在唐诗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而它作为文学载体与人类文学活动的关系同样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就传播媒介各阶段的演变(体语传播—口语传播—文字—手抄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来分析和阐释它们分别对文学和文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妈祖文化与传播活动密不可分,传播以文化为灵魂,文化因传播而存在。妈祖文化需要借助一定的传播手段才能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其文化正能量。现代传播是妈祖文化走向大众的物质与技术载体,使妈祖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推动了妈祖文化思想的普及与提升。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促进了妈祖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变迁,并且直接塑造了妈祖文化的生产方式。当然,传播对妈祖文化的代际传承也产生了影响。在现代传播环境下,传播形态的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在探索如何拓宽妈祖文化受众,特别是吸引年轻受众群体对于妈祖文化的关注,不妨多尝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前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传播、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并据此分析了所谓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论断,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和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文学失去轰动效应之后,人们在惊呼文学处于边缘化状态的同时,开始寻找文学的出路。随着数字技术的悄然崛起,手机的普及,人们纷纷把眼光投向一种新的文学载体,赋予它一个新的使命,使其成为文学传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那就是——手机短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予短信文学。本文对拯救文学的边缘化现象;文学载体的多元化、媒体化,与传媒的关系:手机短信的影响,对短信文学传播的重要性;短信的文学的表现形式和传播的优劣,以及短信文学发展的前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载体对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信息载体进行了简要分析,表明信息载体的演变与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随后分析了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分析了现代信息载体的特点后,指出应充分利用现有各种信息载体对学术期刊中的信息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理论传播是校报新闻传播和首要任务,信息传播则与理论传播相辅相成而行;理论传播决定舆论导向,信息传播则以理论传播定向;理论传播也有信息,而在整个信息传播中,理论信息的传播又居重要地位。强化理论传播还必须注意改进传播方法和提高传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需要立足实景、正视现实,充分借助数字出版这种信息传播的新型载体。为此,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效果,需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发挥;需要因势利导、挖掘潜力,彰显其传播中的最大优势。同时,推动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合作、双赢,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科学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文社科学报工作者应当正确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把握文化的前进方向;扶持人文社科研究,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强学报自身建设,提高文化储存质量;推进学术交流合作,拓展文化消费层面。从而为发展、积累、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的汉语国际化进程中,汉语言文字传播的途径是全景化的,是伴随着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扩散的。宗教与语言的关系极为紧密,佛经汉译成为佛教进入中华文化系统的标志,而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对中国以及朝日佛教宗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化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促进了汉语言文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镜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化传播的角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探寻有效途径,无疑有助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和研究调整视角,不断拓宽思路,在分析化传播的流向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置于一种开放的社会体系中,认识化传播的次第规律可以得到方法论的启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还应注意从物质上关心帮助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达到思想情感上的进一步认同;认识化传播中的变异现象,不仅可以区分哪些化因素有益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化传播中的消极影响,逐步确立科学合理的化选择机制,无论是化传播活动本身,还是化传播过程,思想传输总是相伴相输,总量相伴相随,因而,研究分析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载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网络传播中画面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e- learning以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飞速发展 ,基于网络传播的教学信息设计也逐渐成为一门学问。网页中文字、图片、动画等组成的画面是教学信息的直接载体 ,网络传播中的画面设计有其鲜明的特性 ,重在教学 ,重在效果。本文指出了网络传播中画面设计的功能 ,分析了学生网络学习中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以此为基础探索了画面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发展起来的优秀物质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资源.全媒体时代有助于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实现红色文化的话语转向,形成红色文化的传播合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边缘化、商业化、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等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红色文化在策略上需要加强红色文化的互动性、提升传播方式的艺术性、增强内容叙事的完整性和强化主流观念的引导力,为红色文化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传播生态,以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突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积累并发展起来的优秀物质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资源.全媒体时代有助于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实现红色文化的话语转向,形成红色文化的传播合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边缘化、商业化、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等问题.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红色文化在策略上需要加强红色文化的互动性、提升传播方式的艺术性、增强内容叙事的完整性和强化主流观念的引导力,为红色文化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传播生态,以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突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