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意识形态导向下的国际学校崛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市场机制驱动下的国际学校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学校的新发展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二战"后国际学校的发展态势及其特征,期望通过对国际学校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研究主要局限于"十三行"夷馆的描绘;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开始进入繁盛时代,以广州近代建筑发展历程为线索,探讨近代建筑的演变和保护以及建筑型制等对城市空间与风貌的影响。目前相关广州近代建筑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及不足。  相似文献   

3.
周立波从延安时期开始讲授俄罗斯文学,着意培养现代文学青年;20世纪50年代初两次荣获斯大林文学奖;20世纪60年代作为"乡土文学"能手备受俄方赞誉.那是一段美好光彩的历史回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英国历史教育发生了较大变革,从"大传统"走向了"新历史科",并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得以巩固与发展。具体变化过程为:20世纪前半期历史教育受"大传统"支配;50~60年代历史教育"处于危机中";70年代中期"新历史科"初步确立;80~90年代"新历史科"巩固与发展。英国历史教育的百年嬗变,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一、对于读经的历史争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读经的作用众说纷纭。在上一世纪,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复古尊孔和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的斗争而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教育杂志》的1935年"读经专号"为平台展开的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非洲、南美洲等有色族裔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旨在批判欧美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有色族裔的文化解放运动中,主要批判了西方电影中模式化的"他者"形象;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全球化的后殖民批判浪潮中,主要揭露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等。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内外的后殖民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起步早、发展快、成果多,而国内则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考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到20世纪90年代,命题指导思想逐渐以"能力立意"取代了"知识立意"。随着21世纪新课程的推进,高考历史更关注能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看,"教育学史"这个概念最初是"教育思想史"或"教育学说史"的别称,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有关教育学的学科反思中逐渐变为"学科史"的范畴。"教育学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大体上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而在90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有关教育学的国别研究在不断扩大;在研究视角上逐渐从认识论的层面走...  相似文献   

10.
王造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抗战时期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是活跃在中华民国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对王造时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本文主要概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及21世纪初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重构论"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理论潮流,最早诞生于《时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重构论讨论专辑"."现实主义冲击波"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所推介的带有"新义"的创作潮流.一个代表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讨论的主要理论潮流,一个代表"现实主义"的主要创作倾向.理论阐释和创作实践上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调整外交战略,一是建国初期(1949-1950年末)的"一边倒"战略;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两条线"战略;三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为后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装备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普九"及整个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学校的基础建设之一。益阳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高中、城区实验学校(室)建设试点,20世纪80年代送实验下乡,建农村实验中心,20世纪90年代"普实"、"两基"装备达标,直至2000年后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其道德教育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末,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转型期;二是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现代道德教育方法的萌芽发展期;三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回归兴盛期。  相似文献   

15.
华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套话,主要体现为暴徒和效忠者。这两种套话的时间分别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从8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16.
最早提出学科教育中运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到20世纪50、6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式,它的合理性已被许多教育者所接受。1964年,施瓦布首先正式使用"探究式学习"一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随着教育学心理  相似文献   

17.
洪明 《教育学报》2012,8(1):3-12
读经问题是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之后围绕恢复读经和反对读经而产生的一系列论争,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抛给世人的一个世纪难题。百年来,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袁世凯、康有为等复古尊孔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斗争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出现的,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前夕,高潮为《教育杂志》1935年"读经专号"中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尚未结束。读经的论争还会继续,解决读经论争的最好态度是抱有开放心态,认清潮流,允许实践。  相似文献   

18.
聚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历史校训与现行校训,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回溯其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从校训的句式、高频词、订立主体三个方面对其演变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最后,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着重分析了校训演变中同质化问题及其三种形成机制: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学校的历史课地位下降,出现了"危机"。①80年代历史课地位提高;90年代中期美国确立历史作为核心课程并制定了国家课程标准,历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美国历史课程改革坚持以历史为核心实现学科综合化,其特点与经验归纳起来大致有三:首先是强调课程改革的继承性与发展性,采用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综合的方式;二是从自身的历史与国情出发,强调民主的价值与观念的教育;三是关注史料教学"做"历史,拓展材料来源,利用国家艺术博物馆、运用国会图书馆网站,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法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主要体现在:中央集权下的大学自治制度从中央集权下的国家———学科共同治理到国家———大学———学科的动态平衡;18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大学与大学校并行的双轨制从相互封闭到沟通合作;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繁杂学位文凭制度,经过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融入到欧洲的LMD学制;"二战"前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与研究机构相互分离,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相互渗透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