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为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活动所进行的集中的、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仅是媒体肩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媒体彰显实力、增强影响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中央台在两会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中不断加大广播音响节目的运用,扬广播之优势,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日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的时代背景下,2002年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第二套节目为基础组建经济广播频率,对外呼号“经济之声”,从此,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经济频率诞生了。  相似文献   

3.
子牛 《中国广播》2010,(12):14-16
中央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在上海世博会报道中,从对台湾广播的节目定位出发,注重发挥广播的特色与优势,以别样的形式报道世博会,采取多种形式请台湾民众参与世博会,对增进两岸交流、融洽民众感情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大主题报道具有高视点、全方位等特点,广播重大主题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基础性的位置。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广播频率的重大主题报道为例,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重大主题报道理念与实践路径为时序展开对比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对媒体融合与技术创新赋能主题报道模式的变迁与理念的演化进行解析,为主题报道以及广播新闻报道的模式、策划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伟  刘进 《中国广播》2007,(6):74-75
特别频率,这里是指一个广播频率某一阶段专为一项重要活动占用全部频率节目资源进行专门报道的一个大型特别节目。2004、2005、2006连续三年,每年9月,唐山电台经济生活广播都成功推出“一会一节”特别频率,为地市电台经济广播参与重大报道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展示全人类文明进步大舞台的世博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媒体承担着信息传递、形象推广等一系列重大传播重任。本文以广播传播为对象,分析论述广播怎样依据自身牦点和优势对世博进行宣传报道,在树立报道话语观念、掌握报道宣传技巧以及建设自身系统方面如何进一步做好战略规划,以求更好的完成世博媒体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7.
4月16日,中国股指期货上市首日,中央电台经济之声推出大型特别直播节目——《股指期货扬帆起航》,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全程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当前,经济之声的各项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以“顶天立地”为改革目标,立足“全媒体时代”,打造“国家级专业财经广播第一频率”是经济之声改革的宗旨。积极探索经济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财经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是经济之声节目改革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2002年7月15日,上海对广播媒体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广播频率专业化。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所属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推出了10套专业化广播频率,为各类听众全方位提供不同新闻资讯和服务娱乐的广播节目。这可能标志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将真正成为广播改革的趋势。实际上,早在上海的这一举措前,许多省、市级电台就已经出现新闻综合频率、音乐频率、交通频率甚至还有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9.
刘伟  刘进 《中国广播》2006,(3):48-5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珠江经济电台为先锋,全国各地经济电台纷纷闪亮登场.并带动了其他系列台的成长,广播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系列台往往名不副实.很难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因此.广播的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作为当年媒体改革弄潮儿的经济广播.应该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正确理解频率专业化定位,扬经济广播之优势,做实“三贴近”.再造“亲民度”,打造经济广播专业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的重大主题宣传战役中,唐山经济生活广播作为专业广播频率,发挥专业频率优势,打了一场“另辟蹊径,别有洞天”的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1.
一、有利于广播由小变大.广播单兵作战、高效运转的特点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确实有着独占鳌头的优势,但在日常宣传和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单兵作战越来越不适应舆论环境的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广播必须摒弃"固守自留地"的保守观念,联合其他媒体形成合力,由小变大,扩大自身的影响.2007年10月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召开之际,山东乡村广播就联合江西农村广播在内的全国11家农村广播,对交易会的开幕式进行了直播.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些城市广播媒体的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题材经济报道现在还比较薄弱,题材陈旧、内容肤浅、形式单调、报道面窄,既反映不出区域经济特色,也没有多少指导性,更谈不上有什么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城市广播媒体要从"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寻找报道题材、营造舆论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发挥广播优势吸引听众持续关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2002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诞生,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类型化音乐频率,由此开始,类型化成为全国音乐广播改革的方向,类型化音乐频率在全国遍地开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些省市音乐频率在借鉴音乐之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乐迷特点与需求,对音乐广播进行本土化的特点打造,加上覆盖等优势,在当地广播频率中的收听率与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近几年,央视-索福瑞(CSM)城市基础研究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4.
孙笑非 《中国广播》2010,(12):12-14
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以空前的宣传力度,推出大型直播节目、整点资讯连线节目、世博歌曲热播节目,对世博会进行了有频率特色的报道;持续半年的大型系列直播节目《音乐世博汇周日也疯狂》,开创了国内专业化频率同一主题、长时间、远距离、系列化、大型直播时间最长的记录,开创了音乐之声重大活动、重大宣传报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涛 《记者摇篮》2014,(9):25-26
当前,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经济新闻的数量并不少,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和可听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真正受听众欢迎的、可听性强、听众离不开、听不够的实用性经济新闻却并不多见,很多经济报道高高在上,听着枯燥、晦涩,一点儿都不亲民。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经济广播频率的采编人员认真思索,不断研究。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的亲民味道和风格,让听众听得懂、用得上呢?一、时效、快捷可以充分体现当今经济新闻传播与报道的亲民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济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于1992年7月1日开办。六年来,它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不断地调整节目内容和形式,适应听众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增强精品意识,提高节目的档次和水平;不断地发挥广播的优势,挖掘广播潜能。今天,我们纪念济宁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六年发展历程的最好办法就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直播,符合听众和市场的需求80年代广播走人低谷,怎样重振广播雄风,在广播、电视、报纸三大媒体中成三足鼎立之势,是中国广播人苦苦思索的问题。珠江经济电台的板块直播式节目的开播,给广播人带来了欣喜,…  相似文献   

18.
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媒体竞争激流暗涌。各大媒体各出奇招、各显其能,对世博会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道。中央电台中国之声发挥广播节目听觉优势,在本次世博报道中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它的极具现场感的全方位多维度报道、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性世博信息和趣味十足的世博故事,为广播听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世博听觉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台2011年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新闻宣传再创佳绩,重大报道浓墨重彩,格局宏大,各频率的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各类特色宣传突破创新、亮点频出,中国之声完成新一轮改革,全媒体报道格局基本形成;二是事业建设再谱新篇,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对外合作成果显著,品牌价值不断提高;三是产业经营再上台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业务齐头并进,业务拓展和投融资业务有序开展。做好2012年工作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强化安全播出;牢牢把握服务大局职责,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牢牢把握文化改革任务,加快事业产业发展,为实现中央电台基业长青打下坚实基础。牢牢把握人才强台战略,为广播事业永葆活力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中国广播》2004,(12):52-53
今日之广播,寻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呈现出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竞争态势。如何使经济广播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广播“快捷互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