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座落在福建省长乐市的冰心学馆已完成遗物整理与展厅改造,于9月23日重新举行开馆仪式。改造后的冰心学馆在单个作家实物的收藏方面,国内当属第一。改造后的展厅,增加了序厅。序厅由《冰心玫瑰》油画,《五四冰心》《小橘灯》《樱花赞》《寄小读》《冰心与猫》5件巨幅浮雕,两件冰心手迹木雕与冰心英简介、冰心学馆中简介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省长乐县,现代著名诗人、作家。1919年首次使用“冰心”这一笔名。1923年,《繁星》出版,它是中国小诗最初之作,同年又出版诗集《春水》。我们还学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相似文献   

3.
中新 《华章》2011,(11):56-57
提起冰心,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童年》、《笑》、《小橘灯》、《寄小读者》……若时光倒流回孩提时代,“冰心”这两个字会让我们想到更多。冰心先生的作品始终流淌着“母爱”、“童心”、“自然美”三大创作主题,早在1924年,她创作《寄小读者》时,就写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4.
冰心是名的诗人、散家、儿童学作家、翻译家,冰心还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一生创作了《我的邻居》、《我的学生》、《我的朋友的母亲》、《张嫂》等多部中篇小说和《两个家庭》、《空巢》等40多个短篇小说,其中《空巢》曾荣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相似文献   

5.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6.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2):187-188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7.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在福州。1923年毕业于燕京文科,获文学学士学位和金钥匙奖。毕业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学习英国文学.1926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过教。1919年.冰心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发表,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由于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  相似文献   

8.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冰心奶奶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她年轻时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下了许多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她的诗被称为“冰心体”,曾风靡一时。事实上,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以散文见长,  相似文献   

9.
《超人》是冰心早期小说的典型代表,也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体现。冰心在这部小说中以"爱"为基调,展现了一个悲观孤独者如何实现爱与被爱的过程,为我们展示了爱的复苏与张扬,极力凸显了爱的力量的伟大。  相似文献   

10.
至于为什么要用"冰心"为笔名,作者在《我的文学生活》一文中,作了如下说明:"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  相似文献   

11.
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贯穿五四时期新闻史的一条主线。其中副刊的发展作与为新文化运动中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组成部新文学运动的关系,鲜明地再了这一特征。冰心与《晨报》附刊的关系就可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因此,本文主要从《晨报》附地冰心的成就和冰心对《晨报》附刊的辉耀这两大方面来进行论证以期能从一个侧面展现那一个文学以媒介为中心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2.
许岩 《新疆教育》2012,(10):91-92
欣赏诗歌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中所选的《秋天》(何其芳)、《纸船》(冰心)、《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都是名篇,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有鲜明的对话意识。“童心、母爱、自然”是冰心小诗的三大主题,也是冰心心灵世界的上帝。小诗中,“上帝”频频出现,诗人不断地与读对话。在冰心的笔下,上帝是人而不是神,他不是高悬于宇宙之巅,而是出现在平凡的人间,他就在你我身边。基于对上帝的这种人化认识,在心灵深处冰心把“童心、母爱、自然”以及读都看成是她的上帝。冰心与上帝的对话,实际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一方面,冰心小诗有的采用对话体;另一方面,冰心大部分小诗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是诗人直接与宇宙的对话。对话已构成冰心小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小读者》2012,(2):78-8
冰心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当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以及《繁星》、《春水》等诗集和散文集《寄小读者》。  相似文献   

15.
《晨报副刊》在中国副刊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了一大批作家,冰心就是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冰心与《晨报副刊》的关系不仅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对其对当代文坛做出的贡献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心《繁星》  相似文献   

17.
冰心所译的纪伯伦散文诗集《先知》在语言方面充分表现了原文的音乐美,在意象方面充分传达了原文深刻的隐喻,在情志方面充分再现了原文高超又平凡的哲理。该文拟着眼于冰心《先知》译本的美学价值,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1)音乐的审美再现;2)意境的审美再现;3)情志的审美再现。本文从翻译美学的视角,评价冰心《先知》译本对原文本的音乐美,意境美,情志美的忠实传达。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1月13日,冰心以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第二政治组主任吴文藻家属的身份,从上海飞抵日本东京,并在此地生活五年之久。冰心在日期间进行的演讲、访谈、写作,于她而言是一生的宝贵经历,于中日文化友好交流而言是重要历史遗产。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整理《华北日报》1947年关于冰心几次演讲日本观感的报道,探析《华北日报》对冰心四十年代的人物塑造与宣传,展现冰心四十年代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内与外的努力,以此试完善此前学界的相关论述,提升冰心访日归国演讲文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俊辉 《初中生》2008,(11):18-21
20世纪的中国,冰心的名字几乎是与爱心连在一起的。在其一生的作品中,爱是超越一切的主题。当你读完她的经典关文《笑》之后,或许会有更多的感慨。彭蕙然的挑战之作,在结构、意境、语言上与冰心的《笑》有很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纪伯伦的名作《沙与沫》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冰心的传神译笔让更多中国读者了解这部作品。冰心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是其主体性和创造力的最好体现,冰心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与感受,用心进行翻译,从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艺术审美等角度,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译本风格。文章通过分析《沙与沫》冰心译本的遣词造句与文体风格,探讨译者主体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启发读者思考当代译者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