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化认证考试服务公司,普尔文公司为全球职业、学术、IT和政府领域的知名组织提供计算机化人才测试和考试服务.普尔文公司开创了计算机考试技术和管理标准,在全球141个国家建立了认证考试网络,超过3000个考试中心用25种不同语言提供600多种考试.  相似文献   

2.
维语 《职业技术》2007,(13):38-39
IT培训、IT认证,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考试》(简称:NIT—PRO)到曾经流行一时的IT厂商认证种类繁多。曾几何时,随着微软、IBM、思科等知名IT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并在中国IT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些厂商为推广其产品,精心设计的认证系统也相继登陆中国,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认证热潮。这个阶段中,国内IT厂商在技术与市场运作成熟度上,  相似文献   

3.
MCP考试认证是全球公认的计算机领域高级软件技术人才认证。所谓MCP是MicrosoftCertifiedProfessional,即微软认证专家的意思,作为一名IT从业人员,获得微软认证表明您具有微软产品和技术的专业知识。雇主、客户和同行都将视您的MCP证书为通过经验获得的技能和知识的象征。微软认证表明了您的技术领导身份,意味着您有能力为您的企业或客户成功实现微软商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由于报名人数太少,我们将考虑取消一些IT厂商推出的含金量不高的IT认证考试培训。”近日某知名IT培训机构负责人对外透露,随着“认证热”的迅速降温,我国IT认证培训市场不仅正在经历着“从火爆异常到惨淡冷清”的巨大变化,就连前几年“IT认证培训唱主角”的局面也正朝着“实操性职业技能”方向转变。“洋认证”沦为“明日黄花”“3年前,如果有MCSE证书,找工作根本不用愁”。一位刚刚拿到MCSE证书的李先生感叹道,随着MCSE证书“含金量”的不断下降,现在基本上已经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平常“仅有零星的学生报名”。业内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5.
朗天 《家教世界》2009,(3):48-49
"微软认证专家"(MCP)是一种国际公认的IT水平权威考试,要求甚高,而年仅9岁的印度小女孩M·拉维纳什利日前却得以轻松过关,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年轻的微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翻译领域建立国家级认证的国家。早在1979年,澳大利亚就开始了翻译水平考试资格认证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之后,其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业已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李宁 《中国考试》2005,(7):56-59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Engineer.简称NCAE).是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实施的考试项目。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以专业化、广泛性的市场调研为基础.通过与教育、培训、IT、人力资源等行业的主流机构进行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合作.其认证内容在设计时抛弃了其他厂商认证和政府认证广泛采用的考试内容面面俱到的方式.主要突出常用、实用的功能。其认证内容中涉及了大量实际工作经验性的知识和技巧.充分体现职业应用的特点.能够真实反映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职业人才培训及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发挥政府机构节能的表率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近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属于节能清单中的产品。记者在节能产品清单IT产品类型中发现,国内著名IT厂商联想的打印机赫然榜上有名,而纵观整个清单的IT厂商,也只有联想和爱普生两家。为此,记者专门与联想外设部门相关人员取得了联系,据其介绍,一年前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认真的复审,联想的外设产品就通过了中标认证中心的节能认证,成为首批获得IT产品领域节能认证的产品。就外设领域而言,国…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证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翻译领域建立国家级认证的国家。早在1979年,澳大利亚就开始了翻译水平考试资格认证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之后,其翻译资格认证考试业已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体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如何解决登录考试系统的身份认证以及页面之间的认证,给出了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成功、有效地在本校计算机病例模拟考试系统中运用.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2008,(2):62-63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大致有七种。不同的认证证书代表了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考证者对市场的不同理解,也适应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市场领域。人们可以选择信誉好、权威性高而且适合自己行业的认证考试。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似乎一直是让人高深莫测的领域,网络黑客日益猖獗,使信息安全人才成为奇货可居的"香饽饽"。人才紧缺导致专业人才身价看涨,如今,信息安全工程师已跻身于 IT 业的高薪阶层。在这背景下,信息安全认证因为含金量高而成为 IT 认证市场的"新贵"。  相似文献   

13.
各种技术证书是成人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为自己开辟更广阔就业途径的法宝,因此考试各种证书,就成为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这种现象在IT业表现得更为充分。2000年后,网络业进入冬季,因网络公司或是倒闭、或是兼并,裁员的消息一个连着一个,让不少一度是金领的IT业内的佼佼者沦落街头。然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IT人才认证考试越来越热:从国外热到国内,从大城市热到中等城市,从业内专业人士热到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在热闹中,曾是高薪“敲门砖”的各种证书成为了IT人才谋职的基本条件,甚至成了考生与考试中心合谋…  相似文献   

14.
丝马 《教育与职业》2003,(18):27-28
连“比特”(bit)和“字节”(byte)都搞不清楚,但还想做电脑专家拿高薪?有这想法的不止你一个。由于信息技术行业职位多且大多许以高薪,这一现象使大批大批的跳槽者纷纷参加培训班,成为持证的电脑专业工作者。由于舆论的误导,不少人在IT认证上走入了误区。误区之一:得到认证,就获得了IT行业的入场券客观上讲,这句话没错。目前社会上流行的认证都是出自于行业上走在前沿的大公司,其目的是对使用本公司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工程师水平的客观衡量。认证考试的内容随着产品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更新,因此保证了持证工程师的知识比较新。然而,由…  相似文献   

15.
与企业认证接轨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与企业认证接轨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IT人才需求市场的分析,归纳出高等学历教育与企业认证模式接轨的特点与优势,进而搭建与企业认证相适应的IT人才培养教学环境、建立与企业认证相匹配的课堂教学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在高等教育中实施与企业认证接轨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IT认证的时代已经到来。 IT业公司裁员、股票下跌,一个个泡沫开始散去。就在这一片低迷声中,IT培训市场却一枝独秀,牛市不减。根据赛迪顾问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度中国IT业培训市场经营总额为5.6亿元,与2000年度相比,增长幅度达35.3%。为IT业的寒冬抹上一缕浓重的绿色。在记者的采访中三分之一的IT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在校学生都表示,未来一年要努力考取IT证书。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我国IT认证持续升温呢?在职业生涯中,IT证书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呢?本刊根据有关资料,特别策划了这组话题,力求全面客观地解析“IT认证”。  相似文献   

17.
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后期效应给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与劳动力富余产生鲜明对比的是大量IT企业却一人难求.本文将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求职状况、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调查,分析了专业技术能力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对IT职业资格认证的认可度,研究了职业资格认证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影响,并提出了开展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将联合推出国家职业资格信息技术双认证考试。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说:“双认证考试涉及到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业资格鉴定,不仅是我国新职业、新工种技能鉴定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国家专业资格鉴定适应我国加入WTO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切实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进行CEAC(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中心)认证考试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也进行了CEAC认证教师的培训为了更好地进行CEAC认证考试,我将CEAC考试软件使用的关键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曹磊 《大学时代》2003,(6):20-22
本文主人公是位落榜生,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IT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他是世界上极年轻的同时拥有"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微软认证数据库专家(MCDBA)"微软认证软件设计专家(MCSD)"思科认证网络专家(CCNP2.0)"思科认证网络设计专家(CCDP2.0)"认证的工程师.每每达到一个新的起点,他总会选择放弃,然后开始另一个领域的打拼,成功和金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梦,他有一个又一个的梦,梦想成真,他却说:"我要流浪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