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吸附脱色是现代油脂加工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脱色方法,影响脱色的因素很多,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主要从原料油质量、脱色工艺参数两方面分析了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PA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厂商已生产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目前控制系统已逐渐开始采用PAC.本文介绍PAC的起源、特性以及它与PLC和PC的区别,并指出了使用PAC的工业控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几种常用絮凝剂对造纸中段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絮凝剂作用下废水絮体的沉降速率及絮体尺寸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PAC/CPAM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时,其浊度、色度、COD和SS等各指标的去除率基本都达到或高于90%。pH值对PAC的处理效果影响较为明显,对CPAM的影响较弱。PAC形成的絮体较小,结构较为致密;CPAM形成的絮体较大,较为疏松;复合絮凝剂作用下形成的絮体尺寸最大,沉降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4.
雷文广 《金秋科苑》2011,(6):160-160
本文介绍了次氯酸钠消毒的原理,并结合它的特性,对在水厂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保证了供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了介绍国内X污水处理厂工艺及提标改造施工情况,采用提标升级改造施工期间投药处理方案设计,投加PAC、PAM、次氯酸钠试验,水质监测等方法,研究提标改造施工期间污水处理厂一级强化投药处理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论证一级强化处理的可行性。论文研究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污水处理沉淀工艺理论,结合国电东北环保集团仙女河污水处理厂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实际情况,通过确定PAC投加试验过程,经过实际生产试验,研究PAC投加对高密度沉淀池运行效果的改善,提高高密度沉淀池沉淀效率。  相似文献   

7.
依据某工业园区净水生产企业反渗透浓水水质特点,结合反渗透浓水再利用方式,提出反渗透浓水制备次氯酸钠再利用途径。提出了其制备方式、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反渗透浓水制备次氯酸钠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主要有机械传动系统、主框架结构、智能控制系统、安全系统等组成~([1])。以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实现车辆的存取。同时,采用ZigBee模块作为系统的通讯方式,结合网络技术,使车库能够通过远程客户端来预约车位以及实现网络移动支付。本文介绍了基于PAC的垂直循环车库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PAC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房琦  裴华富  丁铸 《科技通报》2021,37(5):71-77
磷铝酸盐水泥(PAC)属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具有早强、高强、优良的水硬化学稳定性等优点,目前对PAC的全面性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本文测试了 PAC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利用FBG传感传感技术跟踪描述并对比PAC与OPC早期水化体积与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 PAC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C早期强度高且强度发展速率较高;相对于OPC,PAC有着更加良好的体积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随着龄期的变化,PAC抵抗弯曲变形能力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混凝技术提取木薯黄浆废水中的植物蛋白质物质,实验通过选取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用量,并研究p H、沉淀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木薯黄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1%的PAC、1%的氯化铁和1%的改性玉米淀粉处理木薯黄浆废水,三种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33g/L、0.133g/L和0.05g/L,最佳絮凝p H分别为9、2和8,三种絮凝剂的沉淀时间均大于15min时处理效果较佳,此时木薯黄浆淀粉废水的浊度去除率均到达8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50%。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的复配投加后,PAC投加量为0.02g/L,PAM投加量为0.002g/L,浊度去除率从80%左右上升至98.2%,COD去除率上升至51.8%,复配絮凝剂相比单一絮凝剂提取植物蛋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是以含碳为主的物质作原料,如煤,木材,骨头,硬果壳,石油残渣等,经高温炭化和活化而成。由于其内部具有十分发达的孔隙以及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大的吸附容量,可用于通过吸附方法处理污水。为了给用吸附法处理工业废水提供基础的实验依据,本文采用活性炭吸附甲基橙使之脱色,对吸附条件通过实验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吸附脱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研究活性炭对有色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甲基橙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真菌对染料的脱色特性,利用分离得到的短刺小克银汉霉对偶氮染料刚果红进行了脱色研究. 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能在3h内使刚果红脱色率达到96%以上. 在通气脱色体系中研究了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在不同pH值、脱色温度、摇床转速、盐度等条件下对刚果红脱色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短刺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在温度为33℃,pH6.5,摇床转速120r/min的条件下对刚果红具有最大脱色率,染料溶液中盐浓度对脱色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在刚果红50~2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小克银汉霉菌丝球对刚果红吸附脱色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9). 菌丝球对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等温方程模型表达,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菌丝球对染料的吸附行为(R2>0.999).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混凝沉淀+芬顿工艺在医药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废水色度从250降至5,色度去除率达98%,满足预期出水水质色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pH值、投加絮凝剂、电絮凝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预处理方法对苎麻废水的预处理进行探索性研究。试验得出,采用电絮凝法可有效地将苎麻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凝聚,CODCr处理效果明显,脱色效果较好,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公共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践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科教文汇》2009,(30):155-156
结合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的设计特点作了总结和效果分析,作者的目的在于促进多媒体在公共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使用程度,提升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OPC技术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叙述了兰州七里河污水处理厂PAC数据采集系统及其软、硬件结构和功能特点,重点论述了OPC数据通讯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PAC     
李微 《今日科苑》2007,(6):28-28
自从提出PAC(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这个概念以来,作为近年来自动化产业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PAC受到了自动化业界及终端用户的广泛关注。本文就PAC的概念、产生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Ti/MnO2/PbO2电极作为阳极,在无隔膜的电解槽中对罗丹明B模拟废水进行了电催化氧化脱色的研究.探讨了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电流密度、罗丹明B初始浓度、支持电解质NaCl等因素对罗丹明B脱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流密度、提高电解质浓度有利于罗丹明B色度的脱除,相同条件下,溶液浓度越低,罗丹明B的电催化脱色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在次氯酸钠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次氯酸钠的回收不彻底,造成浪费。本文主要从工业安全的角度分析,设计一种新型、安全且回收效率高的次氯酸钠生产工艺,基于文丘里负压,对电解后的氯气不断进行吸收,生成次氯酸钠溶液。  相似文献   

20.
在低温下以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直接溶解纤维素,加入羧基化改的磁性纳米,通过直接滴落法制备磁性的纤维素微球吸附剂。为了研究此吸附剂在处理印染废水脱色中的效果,以亚甲基蓝为模型废水,考察了吸附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的效果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