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木斋汉魏五言诗研究结论惊人:汉代不具备五言诗成熟的条件,秦嘉五言诗为伪作,《陌上桑》为曹植或傅玄所作,曹植为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失名因曹植与甄氏的不伦恋.研究结论和所持理论均多有启人深思者.考察汉代五言诗,当注意它应用的社会文化空间.正式身份或严肃场合,文人四吉诗尚少,俚俗之五言尤不可能,偶有作也改造之使符合言志之一贯传统,精通之并不因之增价反可能遭致轻视.五言诗尚存娱乐消费之特定社会应用空间,文人尤其是下层文人或多有介入,十九首中词汇或主人公形象的下层性质即是这一情形之遗留.与曹魏政治文化举动相仿之“鸿都门学”可能是造成汉末五言诗兴起的社会契机.  相似文献   

2.
廖淙 《现代语文》2006,(2):12-13
关于汉末诗歌(乐府民歌,人五言诗)的研究历时久远,前贤已从很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本试结合汉末时代特征,考察汉末乐府民歌和人五言诗歌,从化心理角度来论述汉末诗歌对传统诗教的叛离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代诗坛,两种五言诗,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是五言乐府叙事诗;一是五言抒情古诗.两株奇葩代表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尤其至汉末,五言乐府叙事艺术至极盛境界,五言抒情古诗也臻已成熟.比较两种五言诗: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笔者试从二者的渊源萌发,思想性,艺术性及沾溉后人四方面略谈其异同点.一、同根同源,相生相长二者皆源于《诗经》,又发展了《诗经》.既继承并发扬其现实主义精神;又以崭新的五言取代古老的四言,乐府诗变抒情为叙事,情节曲折,剪材得当,言行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代表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古诗抒言志,为“五言诗之冠冕”(刘勰语)其优秀代表为汉末无名人的《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曹操,不少人就会把他和“奸雄”这个词联系起来。不是吗?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杀了杨修、华 佗…… 不错,这些看法中的确有一些历史的影子,但更多的根据却是小说《三 国演义》。由于作者是站在蜀汉王朝的立场来观察分析一切的,就自然会用 艺术的虚构与夸张的手法来把曹操塑造为一个反面的典型,更由于数百年 来戏曲舞台上的反复加工,曹操的那张“大白脸”的确是难以洗干净了。 其实,曹操不仅是汉末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 大诗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再加上女诗人蔡琰(蔡文 姬),共同掀起了一个文人诗歌的高潮,形成了以复兴乐府诗、繁盛五言诗 为内容,以突出“现实性、抒发性、通俗性”为特点,以“风清骨峻”的建安风 骨为标志的富有阳刚崇高之壮美的文学流派。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对于这一流派的发展,他功不可没。 曹操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0余首,全是乐府诗。这些诗反映了汉末  相似文献   

5.
五言诗在汉末的兴起及臻于成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创作机制而言,更深刻的原因应该是文士心理。本文从汉末文士崇尚名节和通达任性的群体心理角度入手,探讨了其对文学思想、诗歌表现内容及风格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虎林 《培训与研究》2009,26(7):7-8,19
汉末凉州文人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的境况下,在五言诗体裁与题材的开拓方面,凉州不仅涌现出众多作家与作品,而且其作品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是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因此,汉末凉州文人地位与成就不容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他们在当时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中,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建安风骨”的创作风格。他们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中除了“三曹”、“七子”成就卓著外,还有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  相似文献   

8.
汉末凉州文人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社会环境极为恶劣的境况下,在五言诗体裁与题材的开拓方面,凉州不仅涌现出众多作家与作品,而且其作品代表了时代的最强音,是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之作。因此,汉末凉州文人地位与成就不容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五言诗奇迹般的在汉末勃然兴起,本文认为有以下原因:第一,是语言的历史发展与旧有诗式内在冲突的结果。第二,是与之平行发展的乐府诗歌冲击、影响的结果。第三,历史环境的刺激,使文人做出了唯五言是式的选择。第四,文人内心世界的裂变,使他们从感情上抛弃了旧有诗式,而走上了新的创作之路。第五,新生文体内在的生命冲动,是五言兴盛的必然原因。第六,五言诗艺术效果的正反馈,促进了五言诗的兴盛。  相似文献   

10.
陆机拟古诗,体现了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情感认同,整体上隐现出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路历程,又在模拟创作中确立了新的诗歌写作法规,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后人的拟古诗均未 超越陆机。  相似文献   

11.
在东汉末年的动乱生活中,在汉乐府诗歌的影响下,一批有成就的文人“古诗”出现了,其代表作品是《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抒发着一种人生的艰辛和对命运的悲叹。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一、内在人格的觉醒与追求不得的感伤汉末文人思想观念、人生观念的改变有着政治时局的恶化,文人仕途的阻塞,经学衰落诸因素作背景。世人以前的仕宦之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要入世便要依附权贵,这使以前以道为重,注重气节操守的意识发生了变化。这是受传统文化训导的世人不能容忍与接受的。诗人们重视生命价值,积极去体现…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杰出代表选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古诗十九首》以抒情性见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抒情艺术特色。本文立足《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对其情感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姚静 《作文》2023,(4):27-28
<正>曹植是建安文学的大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在诗歌方面的贡献。丁晏评价:“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也。”这足以见得学者对于曹植诗歌评价之高。本文主要从五言诗、诗风、风骨等方面对曹植诗歌进行鉴赏。一、五言诗五言诗是曹植最为擅长的诗歌领域,可以说曹植成就了五言诗,五言诗也成就了曹植。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典诗词的句子,原来是音乐上的单位,后来诗词同歌唱基本上脱离,诗词的“句”,一般就指格律上的单位。古典诗词是有一定格律的,格律上的必须停顿,就构成了诗词的“句”。例如:五言诗,五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也就是说,五言诗必须以五个字为一句。七言诗也是一样,七个字后必须有一个停顿,以七个字为一句。词的句子更是长短不齐,从一个字一句的到十一个字一句的都有,这些也都是按照格律要求构成的“句”,同语法上的句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只要对古典诗词的句子认真作一番语法分析,就不难发现,古典诗词的“句”,有的是语法上的词组,有的是语法上的单句,也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是第一个把兴、比、赋放在五言诗的写作中进行研究的。以为三者务必“酌而用之”,不可偏废,为五言诗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汉桓帝、灵帝时期,清流名士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世说新语》作为志人小说,记载了这些清流名士中的代表性人物的故事.历来多有人论及此事,但未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聚焦于汉末清流名士.文章首先辨析《世说新语》中的“汉末清流名士”,然后对这些人物及其故事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士人新风尚变化的原因,其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世说新语》与“汉末清流名士”关系的考论,展示刘义庆眼中的理想士人人格.  相似文献   

17.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于同时代人,尤其是其五言诗确有“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点。本文拟就影响诗人诗作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两方面来具体评析曹植五言诗的“慷慨”骨气和“华美”词采,以探求曹植对五言诗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诗品》品论五言诗重“自然英旨”,除主张“直寻”和反对声律论等创作要求外,对诗人主体也提出了“天才”的要求。钟嵘对曹植和谢灵运的评价集中体现了其“天才观”,“骨气”、“才”和“兴”分别从诗人的主体品格、语言的独创性和表现力以及生命的感发能力三个方面对之作出了规定。“天才观”是钟嵘诗学观念的重要内涵,是对五言诗人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汉末下层文人所作的一组完整的五言诗,其中流露出生命意识的觉醒及在觉醒之后所采取的行动,使得生命意识这一内涵表现得非常深刻,正由于此,《古诗十九首》便拥有了千古常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追溯了从汉魏到齐梁五言诗的兴衰,评论了这段时间的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人。其中,他对建安时期五言诗的发展给予很高的评价。五言诗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建安五言诗的评论也便是对建安文学的评论。研究这些评论,有助于我们对建安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