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里的错别字于有鹏某日,笔者在一家街头打字社打印一份函件。拿起打印的校样一看,原稿中两处“安排”一词,都被打成了“按排”。笔者以为是打字员的错误,遂亲自在电脑上修改这个词,按双拼词组输入法敲OPS四键,屏幕上蹦出的依然是“按排”两个字!出于好奇,笔...  相似文献   

2.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群众参与程度提高。错别字明显减少,采编人员形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报社整体工作质量提高——这是山西焦化报社实施“消灭错别字”的承诺一年来获得的丰厚回报。 去年10月份,《山西焦化报》向广大读者作出郑重承诺:消灭错别字,凡第一个发现错别字者将得到本报10元奖励。承诺制推出后在公司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许多  相似文献   

4.
舒永涛 《视听》2016,(6):50-51
电视媒体依然是这个时代公信力最强的媒体。但是,荧屏错别字现象却严重影响了电视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错别字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采编播人员文化素养不高、工作不认真、不仔细造成的。要想彻底改变错别字现象的发生,就要强化采编人员的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并通过制度建设加大使用错别字的成本,还电视节目一个干净的视觉空间。  相似文献   

5.
现在,书籍报刊上的错别字极多,多到读者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程度;多到有的报刊编辑部也习以为常,以至不太要紧的错别字出现在书刊后,竟懒得发更正;多到连外国汉学家也加以指责的程度。1989年8月13日,《人民日报》七版刊登了一篇南斯拉夫科佩尔城一位中年德语教师米兰·斯特兰的访问记。这位德语教师仅用了十年苦功夫,便成为精通汉语的专家。当谈及攻读中文的艰苦时,他信手拿起案头的一本《人民文学》,指出了其中的错别字,并向来访者说:“你们报刊上的错别字还不少哩!”我们读到这个批评,也有几分惭愧,因为我们写作中也有错别字。毋庸讳言,不论错别字出现在报刊书籍或者书信报告中,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关键之处的一两字之差,往往差之千里,如果属于科技、市  相似文献   

6.
看稿不毕其功于一役汪家熔1993年3月18日《新闻出版报》刊登了上海文艺出版社考核编校人员的“错别字改正试卷”《书市散记》。该试卷全文2000余字中,安排了110个错别字。从其错别字识别的难度讲,是一份高质量的试卷:错字识别途径的多样性强。据说有一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对书刊的错别字的批评文章比较多了,有些错误错得莫名其妙.其中,校对这一环节不可忽视.目前,不少人认为校对工作可有可无,一本书校一二次就付印了.再加目前电脑排字,付样已出,等到上胶片,指令失控,也有参差乱套,怎不能不出错呢.要使出版物不出错,或少出错,首先必须从最基本的方面去做,如标点符号、字词等做起.  相似文献   

8.
姜妍 《青年记者》2006,(3):46-47
青岛某报曾开辟一档“挑刺”栏目,请读者当“校对”,找出该报所刊登文章中的错别字。此举甚好,读者响应热烈。但,不久该栏目却取消了,原因是错别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9.
王欣 《采.写.编》2017,(2):105-107
在期刊编校中常常会遇到错别字,能否甄别语词的使用正确性,关系到期刊的编校质量。分析汉语词汇中错别字的产生原因及危害,结合实例,从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对汉语词语中的错别字进行辨析,以期对期刊编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春风和煦,杨柳吐绿。北京少先队员走上街头,开展了“让春风吹走首都街头错别字”的活动。据报道,初步查出的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竟有二十六万多处。足见,错别字、不规范字泛滥,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想到了新闻报道。只要顺手翻翻某些记者、通讯员的来稿,错别字和不规范字,虽不能说“满篇皆是”,但却是“页页皆有”。随便摘几个看看:“部队”写成“卩队”、“鲮鱼”写成“○鱼”、“食品”写成“(?)品”、“机遇”写成“机迂”、  相似文献   

11.
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牌匾经常有错别字出现,本文对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规范牌匾用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错别字成因浅析及分类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错别字是图书差错中最主要的“硬伤”。减少乃至消灭错别字,是减少乃至消灭图书差错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六十年代初,笔者读过一位小学教师的来信,大意是这样的:这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学生的文中有个错别字,于是提笔在错别字旁做一记号,然后在文末处再画上一个不封口的方框,意要学生将错别字订正,以加深记忆。谁知该生的作文本返回时,却未订正,这位教师便又在本子上作了订正记号,这样往返再三,学生根本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4.
大街上各式各样的牌匾经常有错别字出现,本文对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规范牌匾用字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常见类型常见的牌匾广告中的错别字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类:第一,繁体字和简体字混杂使用。牌匾广告的不规范用字中,许多都是繁体字、简化字混写。有些商铺在使用繁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一期《新疆画报》登出了一则《敬告读者》启事——时下报刊书为籍错别字甚多,已成为公害。为了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本报全体同志立志将《新疆画报》办成无错别字出版物,并请广大读者监督。从本期开始,在本报汉文版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本报将给最先发现者(以发信地点邮戳为准)酬金5元。此款由造成差错的责任者负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这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为提高画报质量而迈出的一小步。这期画报发行不久,即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读者来信的、打电话的突然增多。有的鼓励,有的赞扬,也有的指出错别字。有这么多人关心《新疆画报》,使我  相似文献   

16.
知识与趣味     
在文字工作上,毛泽东真是做到了一生与文字缺点、与错别字作斗争,容不得半点差错、半个错别字的地步。他亲自抓身边工作人员的文化学习,检查他们的作业,帮助他们改正错别字。例如,他在卫士封跃松默写白居易的诗《卖炭翁》中的“心忧炭贱愿天寒”时问道:你写的是忧吗?哪里伸出来一只手?你写的是扰,扰乱的扰。怪不得炭贱卖不出  相似文献   

17.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8.
错别字在汉字实际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难以一一涉及。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从本文所谈的几种形式看,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读者对出版物提意见,其中之一是错别字方面的。的确,阅读图书遇到错别字,就像吃饭嚼到砂子,使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何况它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我们就多年在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这方面的现象,找一找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以及探索一点消灭错别字的途径,以求教于出版界的同仁。一字之差的严重错误把“赋诗”错成“贼诗”,把“欣赏”错成“欣尝”,把“大十六开本”错成“六十六开本”,把“场记”错成“埸  相似文献   

20.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三、错别字错别字在图书编校差错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要消灭或减少这类差错,首先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找出规律,从而在编校工作中予以注意。根据笔者的经验,编校中错别字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形体相近的字这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