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德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道德同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了西方道德心理学中的道德同一性思想来源及其模型,并对道德同一性进行了界定,认为道德同一性的形成发展被人格、家庭结构与实践机会影响,进而提出了道德同一性的社会动力观。研究将对探讨当前未成年人的道德同一性和建构当代青少年道德自我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品德心理研究始于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的探讨,他利用创设的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在假设道德情境中的道德判断的方法早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经典。鉴于皮亚杰的卓越研究,道德判断课题已成为品德心理研究的重心,相比之下,作为道德心理整体之密不可分的其他心理特征如道德动机的研究则略显不足,我国的研究状况亦是如此。我国对道德动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李伯黍等人的研究,他们从探索认识道德性动机与实际道德动机的特征、差异、关系及发展特征等方面入手,研究我国儿童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特征。自80年代初期起我国开始出现较多的有关道德动机的…  相似文献   

3.
4.
良好的道德氛围是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个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升华的推动方“。那么,我国中小学校同的道德氛围现状如何?真的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学校里弥漫着反道德的氛围,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危机”?如果真是这样,导致学校道德教育与道德行为间断裂的成因何在?  相似文献   

5.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提出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及其道德教育策略,对美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创了美国六、七十年代以来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很多国家把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作为制定、设计学校道德教育的依据。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发展过程。而道德认知的发展集中地表现为道德判断的发展上。道德判断又可以从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和道德内容两个维度加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的重复性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影响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造成了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因此,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必须深化教育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必须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出发,拓展多种渠道,增强大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是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湖州市两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80名幼儿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水平影响显著,年龄越大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女孩道德规则的认知水平高于男孩;2.年龄、性别对幼儿道德行为影响不显著;3.在总体上,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说明两者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在遵守情境下,在三个年龄段上均是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高于行为得分,除小班差异不显著外,中大班差异均显著;男孩、女孩在遵守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低于行为得分;在违反情境下,道德规则认知得分显著高于行为得分。  相似文献   

8.
德育过程是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传统的德育模式只强调道德认知,而无道德行为的培养。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目标的实现缺乏坚实的教学论根椐和合理性的培养目标,提高道德认识的实效和教育者的人格水平,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普遍的伦理道德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舜有着高尚的道德认知、朴实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信念、坚强的道德意志和稳定的道德行为。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为人子的基本道德要求,诚信与人是立身处世的最低社会要求,热爱百姓是为政者的根本行为要求。舜所具有的道德人格直接成就了其帝王伟业,促进了当时为官者良好品行的培养,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动机反映行为过程的主观方面,它是道德意识的重要内容,包含着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人生目的的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本动因或出发点.因此,研究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道德动机不仅是了解当今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需要,而且在推动学生道德教育、人格发展及丰富道德心理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德育视野中的道德认知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将道德认知理解为对道德知识、道德问题和道德情境所进行的积极的觉识、判断、推理,并始终突出其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相并列、相整合的特性;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在于培养基于某种道德原则的认知心理形式,而在于道德理性的培养,其关键是在德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现象尤为引人注目。文章从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断裂的现状和外在表现入手,着重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根本标志。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关系到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本文尝试着从幼儿道德知行转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直以来,父母和老师们却常常感到苦恼,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他们感到困惑的现象。女儿中午回来跟母亲要3元钱。母亲问要钱做什么用,女儿说:“都怪你,给我收拾书包的时候没带橡皮,我借斌斌的橡皮用,他让我给他3元钱作为帮助费!”母亲说:“一块橡皮哪里值3元钱啊?你干吗非跟他借啊?”女儿委屈地说:“上午考试,我不借橡皮怎么办?斌斌说,关键时刻他帮助我,价钱就应该高一些。这叫奇货可居!”母亲哑然——在金…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是师生的互动共生,教学中更多的是师生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是联结师生的纽带,是点燃学生道德认知的火把,缺乏了情感的投入,品德课堂将了无生机,犹如一潭死水。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要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情感,摆脱空洞枯燥的说教,做到情理交融,实现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7.
18.
李戬 《教育探索》2012,(8):109-110
人的品德是人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应设法让大学生做到知其为仁,以形成其道德认知;应使大学生做到动情移性,丰富其道德情感;应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养成其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知行统一既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又是未成年人德育的直接目的。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要体现针对性、整体性、不等性和实践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对知行统一过程的组织进行创新并创造能促成知行统一的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评价过程中,动机和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效果;但是动机与效果也可能并不一致,从而呈现出二者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动机与效果在质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动机与效果在量上的不相称性;三是动机与效果在范围上的不对应性。针对上述情况,在道德评价中应该注意将动机和效果的质和量及其对应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