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之一。而其人文主义思想和人物形象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本文依据女性和女权主义的相关文献及其精神内涵,结合该作品主要内容和背景,从女性和女权主义角度透视、分析该作品,评议作品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表现,并揭示《威尼斯商人》深刻反映的女权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莱辛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当莱辛度过青年时期,进入到人生的中年和晚年阶段时,她对于女性思想的理解发生了许多变化,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也有了许多不同,这一切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莱辛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的变化,对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女性思想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剧坛诗人"的王仁杰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追求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对于女性命运的人文关怀,成为王仁杰剧作的一大特色,也引来中国戏曲对于封建意识笼罩下女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其女性题材戏剧作品的创作特色与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以挖掘其戏曲艺术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淑真是明清以前留下文学作品最多的女性作家,其敏锐的观察力、善感的心灵以及婚姻的不幸、一生的坎坷,使她和禅佛有着深深的渊源,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禅佛思想在女性作家中属片光吉羽,值得后人深入探究,本文从她的号、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一生的行藏去考证她与禅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女性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热潮,女性意识开始受到普遍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学界开始掀起了一种"女性写作"的热潮,女性作家开始逐渐接受新的思想,突破传统施教理念的束缚,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更多的是展现女性脱离了男性社会而寻求的生存意识。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更加强烈、直接的展现手法,关注女性意识,并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意识。她敏锐细致的人物刻画,使得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价值,希望丰富和完善学术界有关女性意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女性自我意识回潮背景下的女性作家,铁凝的大部分作品都涵盖了她对女性的自我认同意识,其作品既与整个新时期文学主潮相联系,又始终拥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与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铁凝的写作视角以及她在各个时期的代表小说进行集中评述,分析了其创作的心路,初步挖掘出了其文本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美国现代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和《群芳庭》以及论文集《论男女》为研究对象,聚集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即女性如何平衡女性自由与家庭义务这一论题,探索赛珍珠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文化对其女性思想的影响。三部作品就书写对象而言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对位,在文类上形成虚实对照,共同展现了赛珍珠与中国妇女的对话、协商、认同的动态过程。她吸收中国文化的精髓,形成了有别于其她西方女性主义者的自由女性主义思想,并以此反观中国妇女,将理想的女性形象投射到作品中的中国妇女身上。本文借拉康的镜像认同理论阐释赛珍珠在跨文化书写中体现的自我他者化的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作品多反映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的精神痛苦,其悲剧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作品借此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思想;萧红的小说重在反映传统妇女生的艰辛,其悲剧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作品主要表现了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亦舒以强烈的女性本位思想照见其作品,描述女性的传奇故事是她的专利。亦舒的写作完全从女性的立场出发,其写作姿态正是女性主义的精确诠释。她的小说提供了女性群体内部交流的平台,并真实揭露了女性“寂寞”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询莎士比亚在多部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性弱者论”和在《冬天的故事》中将女性视为圣母的“女性救赎论”思想,描绘其顺应社会潮流而采取中立宗教观及受其影响的中立女性观发展变化轨迹,以期发现局部揭示的意义对于理解莎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作家,被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她通过描写不同类型的婚姻,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主张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在婚姻中的平等权利,表现出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对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开拓性的作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充满了矛盾,并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形象、命运的分析,探讨女性意识对作品主题及人物的影响,洞察和解读作家内心复杂而真实的潜隐思想。  相似文献   

13.
樋口一叶活跃在日本明治二十年代,被称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她以描写女性生活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并且善于运用写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表现贫苦人民的生活惨状,有着进步的女性观和反封建思想。然而,受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所受教育和新旧交替的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位先进女性仍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其反封建思想的局限性。作品《十三夜》便通过主人公阿关的经历,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她作为一名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立场和理想,她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部作品中,代表作《紫色》的结局更是充分体现了她的这一思想和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涂丽萍 《英语辅导》2008,(5):156-159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中颇具影响和争议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解构其女性和超越女性性格的人格双重性,我们发现娜拉是女性中颇具潜质的代表。《玩偶之家》展示了作为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自由情感的释放及其超越性格的变化过程,从而呼应了易卜生思想中渴求人权和性别平等的愿望。同时,也诠释了其作品中女性主体性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驯悍记》历来被认为是莎士比亚男权思想的典范,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图从联系作品中女性人物凯瑟琳娜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现实状况入手,分析社会是怎样一步步把一个有主见又有思想的聪明勇敢泼辣叛逆的姑娘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点出封建时代男权社会迫害女性灵魂,剥夺女性自由的主题,从而揭示出莎士比亚和他作品背后蕴含的女性意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女作家普遍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和命运,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主要描写生态问题和黑人女性生活,蕴含着丰富的有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硬汉形象使得女性形象在其作品及相关评论中退居次要地位。硬汉形象并不能掩饰作品中的悲观虚无思想,显现层面的意义并不能抹杀女性形象的重要意义。女性形象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被遮蔽的女性原型。男性形象的分类研究表明女性原型的缺失给男性世界造成无法弥补的悲剧性,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的运用表现了女性原型对男性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日本文学界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分析其作品,重点阐释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思想及价值观,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去婚姻观”,最终总结出在“去婚姻观”的影响下,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