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当前互联网发展形势,探究了网络大数据在高校网络社区建设方面的价值和技术可行性,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社区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做好舆论导向监控机制"、"防止文化入侵和垃圾信息产生"、"探索网络社区中的文化传播路径"、"构建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做好网络行为监测"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域、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单一高校内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复杂信息沟通网络的非正式校园小群体。通过对N高校该小群体的信息传递网络的调查,分析群体中的信息传递结构。结合不同信息传递结构的特点,使用星型拓扑结构传递正式信息;利用非严格意义上的树状结构传递非正式信息;通过关注线性拓扑结构掌握敏感信息传递;利用特殊成员检测信息传递状态,从而掌握群体信息传递状态,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控制。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传播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网络文化传播对师生关系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网络文化传播的发散性影响着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其交互性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结构模式,同时它也促发了师生关系多模式的形成。在网络文化传播背景下,师生间知识传递的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知识权威与个人威望受到冲击,教师的控制力减弱。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优化网络文化传播下的师生关系,我们应扩大网络民主,畅通舆论通道;建设网络文化,塑造健康互信的师生网络形象;建设友好亲和的网络平台,完善网络事件处理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敏 《文教资料》2013,(4):135-136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影响高校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绪和心理。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高校管理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异化产生的原因,对高校管理改革提出建议,期待达到矫治师生关系异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类高校师生关系既存在普通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也具备其特殊性,师生关系两极分化是艺术类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学生群体、学生个体、教师群体三个方面。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专业指导教师的德育引导作用和信息传递作用,促使专业指导教师肩负专业技能指导和德育的双重重任。  相似文献   

6.
科技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领域中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迫切要求构建新型的高校师生沟通交往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媒理念的不断演变,我们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教师不再独享知识资源掌控权,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高校师生沟通交往途径。利用网络传播媒介,随"网"潜入夜,润"心"细无声,构建"平等、民主、敬师、爱生、和谐"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微微 《文教资料》2014,(9):146-148
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流手段,网络中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高校的注意.本文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资源推广和知识获取显得更加便捷和迅速,但对于高校图书资源利用和管理而言,却是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形势;如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资源共享途径,提高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让读者了解并利用好图书资源是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校图书读者对象和资源状况,提出了"纸电互融、自助共享、实时查询、资源推广"的图书资源管理新模式,旨在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决策,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学术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以信息多源、易得、可选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置身其中的教师必须向学生“不耻下问”的现象日渐频繁。后喻文化时代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扑面而来,我们应当勇敢、机智地面对。站在后喻文化时代提冉的挑战面前,在梳理和总结师生关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思考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伦理取向和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以信息多源、易得、可选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置身其中的教师必须向学生不耻下问的现象日渐频繁。后喻文化时代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挑战扑面而来,我们应当勇敢、机智地面对。站在后喻文化时代提出的挑战面前,在梳理和总结师生关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思考后喻文化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伦理取向和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探讨文化语境诸因素对词义的影响,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只学习语言材料而不了解文化背景,则只是抓住了躯壳,并未领悟其精髓。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学不仅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师在外语授课中仍采用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外语教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外语教学时,应注重相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丽丽 《中学教育》2010,(12):37-4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一种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合作因为层次、类型、模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运行机制,相应地会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快大中小学文化融合,加强校本培训,完善教育技术信息平台,是规避已有合作中的弊端和问题,实现大中小学高层次和规范合作的必要内容,置身式的合作方式会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全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讲知识而忽略摄入文化信息,造成教学中文化性的缺失,其实质是教师文化属性的自我缺失。只有以真、善、美为根本价值取向,紧密依托进步的文化观念,让教学同时具备一种文化形态、文化体系,成为一种高尚的文化传播行为,它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体验性: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的精神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从师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存在形式及其发展需求来看,课堂传播有赖于师生以生命主体的精神互动为基础的体验性教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丰富的体验性要素为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的精神互动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资源,通过课堂情感、想象和审美空间的营造,课堂教学在师生的精神互动中得以实现传播动力机制的构建、传播平台的打造和传播目的的达成,师生主体生命发展得以充分确证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凋敝导致中国文化“根”的丧失.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乡土文化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化保存与延续中曾经起着特殊作用.今天,农村教师仍肩负特殊文化使命.培养一支有着正确农村观、热爱乡土文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乡土文化未来和中国人精神家园守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为语言纯属非语言性传递与沟通信息的行为方式,它不仅广泛的运用文化与社交活动,而且成功地应用到教学领域,尤其对提高体育动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教师善于运用行为语言,充分发挥体育知识、技能信息在传输与反馈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领导真正推动了学校朝着卓越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学校中,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运用文化领导能够更好的引领教师的和谐发展。本文着重从文化领导的内涵分析、文化领导的价值、文化领导如何引领教师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实现教师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深度梳理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提炼出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合性、贯通性和融合性特征,即将文化主体、文化本体和文化差异的整合理念;将语言、文化和社会信息贯通驾驭的知识基础;将语言基础、文化适应和交际实践融合的实践能力。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呼声,不仅有助于实现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而且能更好地探寻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困境。为突破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理念淡薄、跨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能力难以形成等困境,结合"一带一路"教育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认识层面整合、组织层面革新、政府层面扶持来建构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有所谓"敏感话题"的困扰。在敏感话题的应对中,存在着不置可否、被动回避、强势应对、火上浇油、否定一切五种情形,这些都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障碍。对于常见"敏感话题",回应与处理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传播沟通能力,以平等谦和的态度,针对留学生的国家背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多元文化的意识中引导学生做换位思考。根本目的是利用"敏感话题",引导和激发留学生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