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元化”模式的基本内涵就是校企深度合作,强调合作过程的多元主体和“五位合一”。多元化模式构建的支撑条件是制度支持、利益兼容、文化融合、资源共享。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实施质量的重要环境。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评价主体的多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上讲,是学校整体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结合;微观上讲,是学校内部各种评价主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关系有政府主体、学校主体、主体多元和双主体等不同实践模式,这些模式与中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有密切关系。双主体有重要意义并存有弊端,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实践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最佳路径选择之一。该模式使校企主体关系实现了互补与统一,是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特质所使然,是推进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和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创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的架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等倾向,其深层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差异。对此,建议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划桨"到"掌舵",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共治理念,加强各主体的价值融合,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打牢思想基础;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内部治理权,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结构。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其深层次校企合作推进是其重要的内涵特征.深层次校企合作运行标准是在企业实现学训"教学化"、在院校实现学训"企业化"、多方介入实现校企合作评价的"多元化",其深化学校在合作中的实践模式、深化与行业组织等校企合作中介的协作、深化与区域经济产业园区的协作则是重要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为推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依次递进的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构建"3*(0.5+0.5)"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完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落实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为逻辑起点,基于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提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之"学校主体"模式、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教育型企业之"企校一体"模式、现代职教集团之"多元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环境以及学校自身的现实桎梏,明确各方的主要职责是重要前提,且应在协同创新的模式下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即实施政府引导的激励、评价与保障机制,职业院校支撑的内部调控机制,以及企业参与的多元驱动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参与办学的主体不协调以及校企双方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的弊端,遮蔽了学校与企业的主体性,形成缺乏效益的象征性合作。应该以“跨界思维”或“综合思维”的思路在职业教育中构建新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以学校为主体的政府、学校、行业与企业联动模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共同体模式;企业与学校办学的一体化模式;集团化的多元主体共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实现校企双赢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开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作为学校校企合作专项工作的负责人,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以本校的校企合作为例,提出构建"四双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模式:(1)"双主体育人";(2)"双身份管理";(3)"双导师教学";(4)"双合同保障";(5)校企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涉煤企业为主体,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合作,创建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三方三层"办学管理模式,"366"、"2+1"、"4·2"人才培养模式,"4·3"互动教学模式;强化管理内涵建设,优化管理运行机制;以企业(社会)评价为依据,以政府监控为指导,以学校自我调控为核心,逐步形成学校、企业、政府及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互动式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