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院院长的工作兼具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大学治理中比较特殊的角色,在提高组织绩效,实现有效的大学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为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参与大学治理的分院院长要扩大参与网络,提升分院治理的参与性;引导互惠规范,追求分院治理的公平性;强化社会信任,提高分院组织治理的合作性,从而增加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组织成员之一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治理层面和语境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高校对于国家治理的理解、把握、贯彻和执行能力,同时使大学回归本原与本位,按照大学的本来面目去治理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的基础包括利益关系、权力关系、权利关系;大学治理的组成包括制度体系、行动体系、价值体系;大学治理的主体包括学术权力主体、行政权力主体、个体权利主体.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必须正确领悟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重塑的初衷,理性反思行政权力主导的成效得失,认真审视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有效治理的实质是依据大学权力运行规律,在分权制衡的基础上,实现权力对权力的制约以及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大学实现有效治理,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行政管理权和大学自主权、以及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范围,用大学权利和社会权力制约政府权力;用社会权力制约大学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互制衡;保障教师、学生、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权利,实现对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约。美国大学治理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对我国大学实现有效治理具有借鉴意义。反思我国大学治理的立法和运行现状,应当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做到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工民主监督,社会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4.
大学内部社会资本作为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本形式之一,是大学内部高效治理和永葆活力的根源所在.积聚和运营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可以减少大学内部治理成本、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和促进大学内部协同创新.但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由于制度供给不足、权力关系失范、利益整合不畅以及存在信任危机等因素,阻碍了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积聚.针对这些主要的障碍因素,应从完善制度供给、协调权力冲突、调整利益关系、培育内部信任、承载网络责任等维度,设计大学内部社会资本培育路径,促进大学内部社会资本的积聚,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治理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其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高效化与科学化的保障、是提升高校组织氛围的诉求、是教师自我实现与专业化的需要。当前在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如多元主体理念误区、权力失衡导致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层次与深度较弱、制度权力中教师参与治理的弱化等问题。在未来大学治理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在治理背景下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科学定位权力,通过协调结构的设置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互动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为大学组织治理提供了新的理念,在提升大学组织治理质量与效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大学组织治理革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依然存在权责定位模糊,大学组织治理的"互联网+"系统缺陷、权力运行失调,学术权力运行的"互联网+"保障缺乏、参与主体缺位,大学组织治理的"互联网+"监督缺位的问题,需要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多元、协调、共享、一体的特点,把握政府、社会及大学等关键要素,建立起"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组织治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治理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内部治理主要涉及到大学内部决策权力的分配.教师是大学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教师在大学治理中的权力不容忽视,教师的适度参与是实现合作治理的关键.本文以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为例,对其内部治理中的课程决策、教职治理决策、学生治理决策以及组织治理决策等不同领域的教师权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现代性社会文化向后现代性文化转型。处于转型社会中的大学治理经历着理性官僚制和参与治理模式的碰撞,目前后者还不能彰显高校治理民主的本质意蕴。根据社会"善治"的主流思想,大学治理应该重新定义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实现网络结构中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实现治理主体与治理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权力结构的网状化;需要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互信机制;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公众、非政府组织与公众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下,社会主体能动性的产生既取决于“有为的政府”“自主的大学”以及“参与的社会”共同作用下所创设的能动空间,也取决于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权力重新配置所创设的运行空间。社会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参与广度、程度和频度等三个维度。社会主体在治理结构统领下既有积极的能动性,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我国大学治理结构下,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受到自身角色定位的限制、政府的限定以及大学自身接纳的限度。对社会参与大学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及何以限为的阐释,揭示出社会主体能在多大范围、多强程度上参与大学治理背后的深层逻辑是治理结构和治理主体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内部权力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权力制约是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的需要,对大学人才培养和学校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建立大学权力制约机制,明晰大学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是前提。大学组织中主要存在党组织系统、行政系统、学术系统、社群系统,相应地,它们分别具有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权力制约需要建立分权制约、制度制约、程序制约、权利制约和文化制约等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党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我国大学组织的三种主要权力形态。本文提出要妥善处理政党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建立起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组织多元权力配置模式,以及三权相互制衡的大学治理结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规制体系,形成以学术自由为基础的大学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在大学评价中的参与程度与日俱增,作为除了大学、政府以外的独立力量主体,社会组织兼顾政府、大学及社会等多重利益价值导向,在政府与高校间充当着“缓冲剂”与“黏合剂”的作用,有助于实现大学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平衡与发展共赢.同时,社会组织参与大学评价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如社会组织独立性与权威性的“诺斯悖论”、“理性人”特征与道德风险长期存在等.为避免社会组织在参与大学评价时陷入上述尴尬境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应明确社会组织在参与大学评价时“管办评”相分离的基本原则与追求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社会组织提供充分发展空间,建立健全现代大学教育治理体系,努力实现多方协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3.
学生权力是大学治理体系和权力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学生权力在大学治理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其运行面临多方面的障碍。因此,要从更新学生权力观、健全有关法律规章、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学生组织建设、拓展学生参与管理范围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学生权力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着内部权力配置不当,党、政、学关系不顺,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不畅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处理好大学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进一步优化由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共同参与、全委决策、民主管理六大要素构成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建立和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发展的机制、深度对话与平等协商的共同参与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权力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治理,意在通过智力资本投资对大学组织的各要素进行改革创新,在增加大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存量的同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治理结构,从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使大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化研究是完善治理结构的前提,以往的研究多强调理想化治理结构的设计而缺乏治理结构的实证性分析。文章从治理结构的核心——权力结构入手,将大学的权力结构分为6个子权力结构,以某公立大学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组织治理中的权力网络结构,借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概念,将权力网络结构进行简化,进而梳理出在组织治理中大学的校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个专业学院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为对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剑桥大学通过大学章程对学术组织进行了体系化建构,即以规范职责职能为路径,形成分层分类的学术组织框架体系;以申报审批程序的严格执行为载体,形成“相对分离”的学术权力运行路径;以多样化组织形式建设为基础,形成多元学术治理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对我国高校大学章程与大学学术组织建设的重要启示:明晰学术组织职责职能,强化学术组织建构的“体系化”;严格学术事务申报审批程序,强化学术权力运行的“相对独立化”;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保障学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大学治理结构属于行政主导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依附于政府,独立性不足;大学与社会关系淡漠,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党委书记与校长的权责不明,重叠交叉;大学内部校、院、系权责不对等;人事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平衡机制缺失。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大学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是参与大学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大学完善外部治理结构、完成高等教育使命、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理事会的职能定位与社会参与大学治理机制的要求、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内容相契合,理应成为大学治理社会参与的平台与途径;理事会成员承担规定的义务并应当享有合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边界不清、大学职能的角色定位混乱、行政与学术权力冲突的矛盾,根源是大学的产权界定模糊、组织特性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借用产权理论,大学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集合,其中人力资本居于主导地位。教授作为大学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应主导学术权力,教授治学应成为必然选择。大学治理要在明晰不同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完善教授治学,通过制度激励和监督建立一种权力制衡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