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小燕 《考试周刊》2012,(71):174-175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生本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简单的认知体,而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认识过程、思维方式或方法,并要求他说得出来。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分析,并进一步进行调整和梳理,使大脑的思维活动逐渐趋于有序化,降低混乱度,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和特点,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被动而消极的,在课堂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注意到以下两点: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每次布置完作业后,再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总结这是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5.
6.
受传统教学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往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教师讲得多,学生思得少。怎样改变这样状况呢 ?我以为,把课堂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是改革思品教学、优化思品教学过程的关键。   一、心理换位--想一想   心理换位,就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思品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减少主观意识,有助于大家对问题取得共识和理解。还可以促使大脑主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及规律都要通过实验来判断、分析、验证。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临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  相似文献   

9.
周务新 《广西教育》2014,(33):15-15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的文盲界定为不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指导学生科学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长期的坚持下,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萍 《青海教育》2002,(12):12-13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张扬,并焕发出创新意识。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老一套的“师道尊严”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在新的世纪中无异于“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明确“学”是…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艰巨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架子,视己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实践,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会写。”大量识字成为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识字教学中若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字势必让学生不堪重负。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少先队工作应多方位创设队员人人参与的活动氛围,使之接触社会,在参与中与人交往,获得自信,进而增强主体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发现,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首先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这就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也是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才能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现。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时刻铭记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学生的学,而不是只把学生当作是“观众”,…  相似文献   

17.
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获得和创设的.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8.
曾军 《湖南教育》2003,(11):42-42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培养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经常设问,学生始终沉浸在问题情境之中,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参与意识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还在更大程度上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合作意识是学生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主体意识的构成及学生主体意识的特点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主体意识 ,必须首先为意识作个简单的界说。意识 ,是一个包括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 ,其涵义系指每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 ,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因时空的不同 ,注意程度的不同 ,意识有很多不同的层面 ,如焦点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或称下意识 )、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等。那么 ,主体意识又是指什么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 ,主体是相对于附属体而言的。其次 ,主体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基于此 ,所谓主体意…  相似文献   

20.
谭锦潜 《教育》2011,(25):58
如今的学生所面对的是科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不会学习的人就要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从学生的未来着眼,学校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因此,在教学生"学会"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