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它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人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的。柳斌讲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过去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真正摆在“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师生共同参与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力量。使学生流于机械、被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不能沟通,反而形成了情感减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学双方的创造力、在个别敏感的学生身上甚至出现了以逃避教师指导为乐的畸形行为,现代教育开始重视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情感沟通呢?  相似文献   

3.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引导好教育好学生,常常要与学生沟通。笔者就如何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强化育人效能谈几点做法。一、利用书信形式沟通利用书信形式沟通师生之间感情,达到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相融,此举缩短了师生感情上的距离,是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二、利用晨会,班(队)会时空沟通利用晨会、班(队)会时间,以真挚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等。可以介绍有伟大成就的人物的感人事迹,还可以随季节性发展变化进行信息宣传,或进行知识…  相似文献   

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感情动物,以爱育人,是新时期教师对受教育者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加强感情投入,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振颤,能起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对“感情投资”的理解情感投入,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创建一个彼此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环境,从而使教书育人能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感情交融且极其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平等待人,创造亲切和谐的氛围,使教书育人能以情感人,以爱育人。使学生在班主任言行的引导、启发…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应试教育需全面转为素质教育,以“情”和“美”的视角切入,把着眼点放在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体现师生共同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美这一教育思想。一、感受音乐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审美理念与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母爱和师爱 ,但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间的特殊的爱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此 ,教师的爱不能停留在内心 ,仅工作为一种自我体验而存在 ,而应该以各种方式表露出来 ,外化成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 ,并用“爱”这把金钥匙去启迪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一、面向全体学生 ,施予爱心教师的爱心就是对学生的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生活中的重要品…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情感、情感,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必须和情感一致。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入情、移情、陶情的境界。所以,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语文教材这丰富的宝藏,去深入挖掘我们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用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性格、语言、行动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一、在课堂上激情一堂语文课,要给学生以“美”的情感熏陶,创设一个“美”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它取…  相似文献   

8.
注重“两课”教师情感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感是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共振、心灵和谐境界的一种特殊手段。一般的教学活动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情感,“两课”教学要在高校德育中起到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更离不开运用情感这一重要手段,即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两课”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两课”教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情感素质的要求。 一般认为,情感素质主要指教师通过语调、表情、动作和手势等方面的变化,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但是,就完成“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9.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新课堂应是师生和文本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让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气氛里,学生才没有畏惧心理,没有自卑,思维会更加活跃,自信心会增长,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1.
一、要具有高尚的爱的情感 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素质是具有高尚的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是只讲付出的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严慈相济的、神圣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沟通、情操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育人功能。所以,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应牢记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爱,自觉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从而感染、教育、造就他们。  相似文献   

12.
秦付平 《教书育人》2009,(11):67-67
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学生是师生之情、理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师生间感情相通、和谐是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才会引起双方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音乐教学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首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音乐教师应该把这些思想感情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内涵,从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4.
金芳 《山东教育》2002,(29):50-50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她能开启心智、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和培养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一、以情激趣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美的特点不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感教育原理认为:“情感教育不仅是兴趣、动机、信心、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包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政治信仰、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相似文献   

15.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一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情感、情感,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情感以认知为基础,而认知必须和情感一致。心灵受到触动,才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达到人情、移情、陶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受过情感教育的人,善于与人沟通且对生活热爱。情感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与真情的沐浴。近代教育家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是情感教育的摇篮。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觉,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存在着相互信任、尊重、民主、宽容,即师生之间要有爱。学生美好的开端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教师要情感充沛、精神饱满,要全心投入、心无旁骛,要信心十足、追求卓越,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师生间如果有一层“厚障壁”,就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情感交流受到堵塞,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丝毫界限,老师也将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教师一旦失去了应有的尊严,教育效果也是不会很佳的。我主张在师生之间挂起一道“门帘”,让学生看不到老师的全貌,给学生一种  相似文献   

19.
李象红 《广西教育》2005,(7A):71-7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说明,师生在课堂上情感的共鸣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师生之间感情维系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亲和力。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用“爱心”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教师应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