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既是对人类情感的全方位揭示,又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情与理共同构筑文学作品从感性到理性的统一体,文学作品要么重情,要么重理,要么情理并重,但它都处于由情与理所构成的正常区域之内。非正常的文学作品都因为对情或理的拒绝,而游离于情与理所构成的区域之处。  相似文献   

2.
“灵感”是柏拉图提出的许多重要的美学命题之一。柏拉图的“灵感”只有一种,那就是诗神凭附的迷狂。柏拉图的“灵感说”解释了他所理解艺的创作源泉和艺作品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3.
试析柏拉图的灵感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理论确立的基础、内涵、性质、目的的意义等方面对柏拉图的灵感理论做了较炎详细的分析,以期对柏拉图灵感理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创作中,灵感至关重要。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柏拉图和陆机对灵感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大差别。两人都认为灵感是非理性的,皆起源于不可知的神秘力量,都富有情感且自发而不可控制。由于时代背景差异,两人探索灵感的动机不同,柏拉图主要是为了贬低诗人,陆机则主要是探寻创作方法。而基于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不同,柏拉图对灵感的体验重在传递,陆机对灵感的体验重在探索。因此,不同灵感论对中西戏剧创作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柏拉图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盘踞在柏拉图的思想里,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地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地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芙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柏拉图和王国维的灵感说,认为他们的灵感说揭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精神状态,对于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志强 《文教资料》2006,(17):70-71
建筑专业美术教育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感性思维是丰富个人感受力和创造力的训练,理性思维是逻辑性对造型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灵感问题是中西文论史上的重要课题,中西文论中都有大量关于灵感的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曾经提出过"虚静"说,古希腊柏拉图曾经提出过"迷狂"说,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的比较,可以窥探中西灵感理论的不同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梓璇 《考试周刊》2009,(48):42-43
柏拉图是第一个系统化地提出灵感理论的人。他的灵感论极富神秘色彩.有着唯心主义烙印,但却又富有启发性,给后世以深远影响。对于这一经典理论.如何科学地评价它,批判性地继承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分为理性的和感性的两个方面。在哲学中,阿波罗代表存在与人格和社会中的秩序、逻辑、明晰、适中和控制原则,而狄奥尼索斯代表在人格、在对社会的反叛之中所存在的自发性、强烈的情感、直觉和无节制。在艺术创作中,感性(酒神)思考是一种形式的依托。艺术作品不单只是艺术家的呓语,而是要成为可以直抵人心的一种启发。无论从感性的形式和情感出发,还是从理性的逻辑和思考出发,理性和感性都将交于一点,交相辉映,彼此成就。我们生活的当下就是诸神欢愉的整体,生活和艺术创造中,一成不变地恪守严格的规定是不可取的(日神的理性);而漫不轻心地活着,得过且过,不为明天考虑和计划同样不可取(酒神的感性)。无论生活还是艺术创作,成功对于我们来说,将是感性与理性(酒神与日神)引领下的诸神的欢愉。  相似文献   

11.
在内涵意蕴上感性与理性的综合是诗歌写作的合理、正常形态。对中国新诗写作来说,在诗学意识上着力强调、在诗歌写作中刻意实践感性和理性综合的是新时期部分秉持综合性诗歌写作的诗歌写作者和评论者。情绪、情感与思想、哲理的综合,感受、直觉与分析、理解的综合是这种综合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涉及到的内容有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体验,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认识及其对音乐所表达的生活意境或思想的感悟,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欣赏者对音乐进行不断的体验、感觉和判断,从而探寻音乐中所蕴含的价值。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的概述,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性方式和理性目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14.
灵感是美学视野中的重要目标,它在文艺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外美学史上,对灵感的研究古来有之。文章试图从中外文论家的具体描述入手,试图通过陆机的“天机说”与柏拉图的“迷狂说”来比较中西古代灵感理论的差异,并探讨中西文化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感性与理性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分析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来阐明教学中需要理性与感性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创作状态。其中感性和理性因素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件艺术品的完成需要艺术家进行理性和感性因素的辩证统一。但是在不同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家创作的不同时期,理性和感性因素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又衍生出理智型、情感型、灵感型的创作类型。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感性怀抱的主体诉求、价值理念、社会理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用理性把握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状态;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憾和现阶段的中国国情来看,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理性思维;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社会理性发展的重要表现;建构和谐社会应该实现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养成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灵感问题是中西文论史上的重要课题。中西文论中都有大量关于灵感的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曾经提出过“虚静”说,古希腊柏拉图曾经提出过“迷狂”说,通过对这两种学说的比较,可以窥探中西灵感理论的不同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感性与理性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分析教学中的感性与理性,来阐明教学中需要理性与感性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从钢琴即兴伴奏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并探讨当前钢琴教学的近况与研究现状,揭示了钢琴即兴伴奏的内涵与特点,运用的理性思维方法和情感投入方法,进而深刻地表达出钢琴即兴伴奏在实践与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