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教材出版中的『项目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出版项目的设立及其运作目标的制定 项目运作本是项目经理管理下的工程完成方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实行目标管理,按工期目标运营,由专人(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与投资方签订合约,并将项目组成员的切身利益与工程的效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能充分调动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在工期内完成各种预期目标.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出版社正是看中了项目运作中能将责、权、利紧密结合并落实到人而带来的时效优势,也开始借助项目运作的管理方式,将责任人(责任编辑或项目负责人等)的个人利益与图书的质量、效益联系起来,以求得图书出版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根据我国2000年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量约占其出书总量的60%(其中高校教材超过5%),有的甚至超过7%,而绝大部分效益并不明显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出版社中引进能提高出版绩效的管理机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使命不是商业利润,而是它的学术使命.本文对我国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应秉承的学术使命、文化追求、出版特征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当下我国学术出版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涂文 《编辑学刊》2008,(1):37-41
早就听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贺圣遂社长是个文质彬彬、平易近人的儒雅之士.记者在数次联系之后,采访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盘点2004年的出版史学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有许多学术论文发表,还有不少研究专著问世,为出版科学研究平添几许光彩.2004年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关键性一年.出版产业和出版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从以往的历史中获得启示.这种迫切的现实诉求,推动学术界和出版界在史料收集、史实考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出版活动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出版事业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当代出版业之前瞻性、规律性和发展的战略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简单地讲,2004年的中国出版史研究虽冷尤热.  相似文献   

5.
6.
或许,这样一条发展路径,恰是在丰富和完善出版产业的生态景观,客观上凸显出中小型出版社逆势而上的特点,发挥着反向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媒体资产管理与教育出版数字化的『长尾』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 《编辑之友》2010,(5):20-21
今天,如何将传统出版优势与现代数字技术的优势有机整合,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战略,是目前以传统出版活动为主的教育出版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8.
<出版生涯七十年>一书,是王仿子先生继前几年先后出版<王仿子出版文集>及其续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现在作为出版博物馆(筹)出版史资料丛书,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现当代出版史增添了一份厚重、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关于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读书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公共性的人文学术出版物. 近年来,或许是出于对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集体坎陷”的深刻反省,以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甘阳《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程光炜《八十年代研究丛书》等为代表,不约而同地呼唤“重回80年代”,成为读书界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而在“穿越”重回80年代时,读书人总是念及当年的三大丛书编委会及其所集结的知识群体:以金观涛、包遵信等为代表的《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以甘阳、王焱、周国平等代表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以汤一介、乐黛云、李泽厚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书院”编委会.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出版的繁荣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带动的数字化出版的来临,出版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是中国出版界必须破题的时候了。与国家出版"走出去"战略不同,出版全球化不仅要让文化走出去,同时,要将国际市场的利润拿回来。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笔者今年参加伦敦书展,对此有些感悟,认为我国的出版企业似可从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到2008年,对于中国出版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意义非凡。30年间从无到有,从孱弱青涩到蓬勃发展,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商业现象,这一页值得我们认真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12.
范军 《现代出版》2004,(4):15-16
在中国出版业整体向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迈进之时,大学出版何去何从成为出版界和教育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在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更加热衷商务、关心市场、追逐利润的时候,大学出版将肩负着越来越重的学术化使命。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字化和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改变着出版产业的面貌。在数字时代,出版社要适应数字化生存,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15.
贺圣遂 《出版经济》2004,(11):14-14
顾名思义,大学出版社的宗旨就是要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就是要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把大学创造的文化成果推向社会,用社会的文化成果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学出版社一般首先凭借本校的出版资源,同时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其经费亦大都由学校承担,是非赢利性的出版机构.然而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却是一个异数,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为大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大学出版社,都必须通过市场谋生存,而且还必须产生利润、以图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大学医学科学出版基金为例,对大学出版社科技出版基金的管理以及今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推动大学出版社科技出版基金的健康发展,资助更多的优秀图书出版.  相似文献   

17.
徐蕾 《现代出版》2006,(2):24-26
德国的经济学家李斯特说过:“一个国家不可能穷,如果它具有财富的生产力,它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财富的生产力比起财富不知要好多少倍。”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比资金更重要的是生产力,是创新的观念和经营管理的理念。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能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和变化。出版物要在市场经济中取胜,创新是其中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大学出版社绝大多数成立于20多年前,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成为我国出版行业一支重要的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随着新闻出版等单位化体制改革的探讨和实施,大学出版社如何应对化体制改革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大学出版工作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应该说,目前是大学出版社发展中一个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数月前,<新民晚报>、<中华读书报>等媒体报道了一则轰动出版界的新闻:一位年逾六旬、名叫戴捷的湖南武冈人以特快专递方式先后向法律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等数十家出版社投寄<法庭攻守>等打印文稿,满六个月后即以"著作权纠纷"等案由向出版社所在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相关出版社赔偿投稿补偿费及车旅费,各地法院则以<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第16条为参考,或以判决或以庭外和解形式支持原告.  相似文献   

20.
《大学出版》杂志2007年第4期发表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的博士论文所作的题为《只有高起点 才能大发展》的序,序中对中国大学出版社的战略定位、价值观、发展目标和体制机制等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为大学出版社的下一下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刊出后,在大学出版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大学社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章精神,深入思考大学出版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大学出版社深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出版工作,本刊特约请几位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畅谈他们的感受。现将他们的学习体会刊出,以飨读者。本文刊出时,以来稿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