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文论界随着对文艺的审美特性日益深入的认识,对文艺创作与审美理想(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与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最高向往和追求)的关系问题,也重视了起来。不仅有不少的同志撰文讨论这个问题,而且它在新近出版的有的文学理论教科书中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位置。这不论对理论批评还是创作实践,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肯定,除了那些意在渲泄世纪末情绪和存心制造精神垃圾的所谓创作而外,任何真正  相似文献   

2.
<正> 科学的界定与认知的模糊,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在具体学科上的运用。所谓模糊性就是事物在性态与类属上所具有的界限不确定、不清晰与不分明,从逻辑上来说,便是客观事物的内涵、外延现着“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模糊状态。事物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模糊的现象呢?这是由于一切客观事物与思维现象本身就具有确定性与模糊性相统一的普遍特征,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  相似文献   

3.
李剑飞 《文教资料》2013,(13):66-67
播音主持处于传播前沿位置,是广播电视所有工序的最后、最关键一环,肩负信息传递、情感沟通、舆论引导的重任。这个岗位的作用与地位使主持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与深远的影响力。在当下娱乐"狂欢化"的时代,主持人不仅需要准确、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承担舆论引导的重任,同时还需要在审美上给受众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新闻评论、生活服务类及综艺娱乐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当中,主持人自身的审美价值追求都应该受到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书学理论、审美追求、书法风格三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铎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美与用,是多年来陶艺的审美准则。随着现代陶艺造型的抽象化,装饰的多样化,题材、内容的宽泛化,告别传统陶艺的实用功能,走向纯艺术,是现代陶艺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发展的风向标,新词新语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新词新语体现出了和谐的声律之美、新奇的结构之趣以及新颖的语义之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内容,奇妙精到的艺术,被世人称为天工,视为绝伦,而作为这两方面完美结合与具体体现的审美意境,更富有总结传统、开辟新境的独特创造。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境,对于了解毛泽东的创作生活和审美追求,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现实生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大深远雄浑的意境形态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深入探讨了意境创造与人格修养的关系后总结说:“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时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在他看来,一切艺术境界的产生及其品位高低,都决定于艺术家自身的人格修养。结合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宗先生的这个结论是极富见地的。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其胸怀的宽广,意志的刚强,气魄的宏壮,已为每一个赏读他的诗词的人所强烈感受,诗人将这个光亮隽洁的心灵世界,真实地投射在自然景物和人间世相等审美对象中,由这些具体生动的审美形态所构成的情感投影系统即意境,也必然是博大、深远而雄浑刚健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并不想回答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种种非难与攻击,而只就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作出我们的回答,这就是许多人和许多文章所一口咬定的所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反美学倾向”,用夏中义的话来说就是:“何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这内核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亦即片面强调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毛泽东《讲话》的出发点并不想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多义性、情感的饱绽、矛盾冲突的包孕等方面特征,论述毛泽东诗词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并不想回答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种种非难与攻击,而只就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作出我们的回答,这就是许多人和许多文章所一口咬定的所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反美学倾向”,用夏中义的话来说就是:“何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内核?……这内核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坚持文艺从属于政治,亦即片面强调文艺的政治实用功能;偏偏忘了文艺的本性是审美”。“毛泽东《讲话》的出发点并不想回  相似文献   

11.
在普遍追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曹轩却半注美感,倾心雅致,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对美好人性与商尚情操的永恒追求,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将通过地曹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阐释曹杆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的审美性,重视审美情感在文艺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强调文艺的感奋作用,强调文艺家对描写对象要有情感体验,要和人民群众共同着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艺审美特性的论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是把“艺术美”放在“社会”范畴内进行考查的,他对文艺的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以及艺术形式的完美、多样化和民族化等文艺的审美特征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本文对这些论述进行了探索,驳斥了那种认为毛泽东“忘了审美”的错误论调,维护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富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创作主体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发现评价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意象;激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主体进行审美创造,使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艺术的审美价值由其社会效果来决定,只有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才最富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洋溢于其中的艺术精神;表现出极高的审美品位,值得认真研究,发扬光大.本文拟从审美形态学的角度,感悟其艺术魅力,冀能由此探究其不朽的审美价值。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内涵博大深厚,情调高亢奔放,风格雄奇壮丽,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整体地呈现为一种辉煌的崇高境界。毛泽东诗词“崇高”的审美形态,是现代中国新兴力量朝气蓬勃的文化精神的诗化,或者说是这种文化精神审美化于诗词中的基本意象特征。同时,“崇高”作为毛泽东诗词的审美形态特征,从主体方面看,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审美追求的宏阔…  相似文献   

16.
文艺创作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生产,它有别于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一般的精神生产。文艺创作在精神生产中属最高级、最自由的一种形态和形式。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艺创作是作家“天性的能动表现”,真正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因为,精神生产中的科学认识活动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生产要被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还不能完全摆脱客观现实的束缚,而文艺创作虽然也以现实生活物质条件为基础,但它可以超越客观现实的局限和物质条件的束缚,真正体现精神生产的自由本质。所以,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创作自由,是繁荣和发展文艺事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超越与超越的艺术文艺创作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活动方式,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人类活动。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人自身的独立之思去唤醒灵魂,以自己超越的视野去寻找本真的自我,以对本体价值的追求去观照人类的现实处境。因此,艺术活动是人的本真生命活动,是一种寻觅生命之根和生活着的世界意义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寻求心灵对话,寻找灵魂敞亮的活动。世界是人和人的世界,是人不断寻求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世界,人只有在不断创造过程中才能成为自己。而艺术是人的创造活动中最自由的形式,也是人的超越性的表征。正因艺术世界的超越性,使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琐屑卑微状态中挣脱出来,直面自身的灵魂处境,从而摆脱存在者的羁绊,达到本真存在的證明之境。只有艺术才能使人类存在的本质在其存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心理"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总称,是各民族在一系列共同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共同性格、情感、爱好、习俗、成见、信念、心理状态等等精神素质的总和,其内部结构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因此,人们对任何事物产生的审美追求中不同程度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带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笔者以音乐中的审美追求为例,阐述审美追求与民族心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派认为“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它的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戴望舒的审美追求是有着“绝端地微妙——心灵的微秒与感觉的微妙,完全是呈给读者的神经。”所以他的《雨巷》字里行间就体现了现代诗派的这一理念,朦胧神秘,令人猜不透,看不清,但确确实实让人感受到了它的美,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艺术魅力。然而美在何处,怎么美,又让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正是作者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具有典型性、哲理性和意境美。比喻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鲁迅杂文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