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考试周刊》2008,(23):49-50
本文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学生的作文存在严重失真的情况,分别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倾吐生活的积蓄、不断写作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论述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记真人、写真事、诉真情、抒真意、求真理,从而使之作文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蒙秋 《广西教育》2007,(5A):34-34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妻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如何引导孩子写真实作文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本人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生龙活虎的初中生们平时伶牙俐齿,说起事来头头是道、惟妙惟肖,但一轮到写作文,却无话可说,常常是套话空话居多。但是,我们能由此得出学生们不会写文章的结论吗?看了下面这篇出自一位声称自己写作文无话可说的中学生的日记,我想老师们应该对孩子们、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写不好作文通病是假、大、空。 所谓假,一是材料假。作文布置下来,无内容可写.就去翻作文,在里面找材料、找文章,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语言杂糅。唐代有个叫张怀庆的人,一向不学无术,专爱抄袭别人的诗,以此冒充雅士。  相似文献   

5.
怎么使学生作文写得真实呢?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作文许多是模仿性的作文,不仅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相饽,而且不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作文教学提倡写真实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近日,听了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这堂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题是:“教室是我家。”教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一位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文《教室是我家》。写得很美,老师让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谈到因为自己喜欢教室,所以才这样写。于是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谈谈对教室的喜欢,课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体会最深的是;凡是学生写生活中发生过的、自己遇到的或听到的作文,则言之有物,下笔流畅,充满孩子的灵气和乐趣,反之,则空洞,无话可写,甚至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情绪,笔者认为:小学生作文,必须从“真实”入手,打好基础,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9.
通过十多年的初冲语文教学,我归纳总结出中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内容言之无物,泛泛而论;形式呆板拘谨,层次不清;语言既不规范也少灵气……其中内容单一,材料陈旧是中学生作文中的首要问题。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了一篇《上学路上》的作文,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写了上学路上护送迷路的小孩、盲人或老弱病残者回家而上学迟到了,  相似文献   

10.
苏兹桥 《陕西教育》2007,(7):100-100
目前有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模仿成风,这不仅与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相悖,而且不利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健康成长。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提倡写“有个性,写真实”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风之辨     
近年来,在中学生作文里,尤其是在许多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作文里,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梦境多了,真实少了。 由于缺乏观察,缺乏积累,写作的时候首先犯难的是没有东西可写,于是就去写梦。做了一个梦,什么都有了;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梦一醒,什么都没有了。没办法去评价它的真实性。于是,写梦便成为一种时尚,或者成为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当然,梦境不是不可以写,作为想象中的事物,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法,用梦境来曲折地表现主题,原本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写作文,重在真实。而在不少学生的叙事作文中,却常出现公共汽车上让座,帮老大爷推车之类的内容。这些事情一般都不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真实的生活有些学生却很难写出来。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写出真实的生活呢?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抒发真挚的感情是作文的灵魂,只有感情真挚才能打动人心.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作文的教学建议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也有类似的建议:"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一言以蔽之,学生作文需要真实.  相似文献   

14.
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当你见到一个作文题目时,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是80%以上的学生说不知道写什么。可见,一篇作文难住大多数学生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的问题。但我们老师的指导,则往往放在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文,老师依据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给予修改、打分。于是,学生在被动的分数压力中出现了抄、背、套,出现了闭门造车、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15.
郭泉明 《考试周刊》2009,(36):71-72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常常会强调说真话,写真实,贴近生活,结果学生的作文由于过于"真"近乎生活的原版而失去文学性,读起来干巴巴的,和名家的作品差之远也。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关系如何?中学生在选材时究竟该如何筛选?笔者就此问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即使允许虚构、发挥想象,其目的仍在于表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虚构不应等同于说假话。然而反观现实,违背生活真实或社会真实,违背中学生真实:意愿的作文充斥于中学作文教学。一些学生在日常言谈、书信、日记中,都是自由、率性的抒发与剖白,而在交给老师的作文、在试卷上写的文字、甚至在公共场合表达的意见,却并非真情实感的话,是根据场合所说的应景话。这种为应付作业与考试而编造的或违背生活真实社会真实,或违背中学生真实意愿的失真作文现象,原因是相当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真情实感是作文制胜的法宝。真实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明确真实作文的内涵,重申真实作文的意义,寻找假话作文的成因,探求真实作文的教学策略,是新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强调的就是作文要真实,真实才是作文的生命。假花尽管美艳,但缺少生命的活力;假话尽管动听,但缺乏生活的激情。虚假的作文面目可憎!令人痛心的是,长久以来,假、大、空的现象一直充斥着中学生的作文,很少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因而,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令师生都颇感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因为阅历尚浅,经验不足,体验不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没有事情可以写",无米下锅"和"如何下锅"的问题一直缠绕着小学作文教学。笔者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真实的体验,也不知道写什么,也就难以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笔者认为体验式作文的理念与方法,值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