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以民俗为主题,写民风民俗,说民间艺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风民俗画卷。苏轼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始终与民族繁衍相伴随,百代不绝。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了解民俗,可以洞悉自己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五篇文章在"民俗"这一主题涵盖下,所寄寓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加以区别。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腻、深刻的解读习惯。五篇文章言语形式颇具个性,各个不同,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不同文本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内蕴,总是借助一定的言语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在领略作者所构建的文本世界中,要能进得去;置身于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氛围之中,还能出得来,领悟言语世界所构成的情感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2.
开讲凡·高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感谢上苍,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有了亲情,让生命有了一缕抹不去的温柔。亲情如水,它清纯洁净,让人时时感怀,刻刻惦念;亲情又浓于水,它如一股足以融化封冻心灵冰雪的暖流,一生涌动。亲情,是团聚时的欢乐,也是牵挂时的孤独;是相处中的和谐,也是磨擦时的痛苦;是父母无私的付出与关爱,也是子女感恩的回报与反哺。亲情,是心灵对心灵的默默祝福,是生命对生命天长地久的守护。当人们经历亲情之爱、体验亲情之爱、心中涌动着亲情之爱时,心便因为爱而博大,而广阔,而温柔,而激情洋溢,而馨香弥漫。因此,情感将得到升华,心灵将得到净化,生活将被引向崇高。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着有一个充满着亲情的家,那家,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含义却是相同的——有着浓浓归属感的心灵停泊地。此时,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动听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的乐声,它时而悠扬,似在撩拨人们咂摸家的温馨,如走进了正在《散步》的主人家;时而凄美,又似在唤起人们对亲人的深切感怀与牵挂,如邂逅了正折着纸船的冰心。我猛然发现,家是一生都割不断的情结,倍思亲的感觉不仅仅属于佳节的夜。不经意间,一个历经世态沧桑,心已磨蚀得麻木的人,如我,竟然也眼眶热热的,喉头紧紧的。一股暖流,缓缓的,流向了心底。这就是以"至爱亲情"为话题组元的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带给我的——感动。为什么这七篇小文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新课程的教材大都以话题组结单元?我们该怎么组织这类单元教学?怎么让学生也如我们一样感动于文本阅读?除了感动,我们还应该指导他们学习什么,而如此丰富、如此多维的学习目标又该如何整合?也许这些都是我们曾遇到或正遇到的困惑。困惑是探究的开始,今天我们的探究就从这些困惑开始吧。  相似文献   

3.
主题单元这一语文教材编排方式,是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方式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目前,人教版、苏教版等多套教材均使用主题单元这一编排形式。对于这种教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本章是江苏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结束章,其主旨思想是通过本章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含义、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圈的意识;认同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精心呵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这是责无  相似文献   

5.
开讲在“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引领学生主动地阅读文本,积累生动优美的词句,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章法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沉重命题,唤起青年人树立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意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活动过程一、调查前的准备(一)动员发动 :同学们 ,人与环境息息相关 ,人因环境存、环境因人变。本来优美的环境因人为破坏 ,如毁林开山 ,围海造田 ,排放污气、污水 ,乱丢固体废弃物 ,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渐渐失去。水源枯竭 ,物种灭绝 ,土地沙化 ,大气质量严重下降 ,资源短缺 ,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保护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世界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强烈呼声中 ,重视起了环境保护 ,我国也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们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 ,理应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尽一份力。让我们搞一次“人与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作家凯斯特纳在《开学致词》的演讲中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的确是这样,人的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如果以明天的幸福为诱饵,来剥夺孩子今天的快乐,这不是骗子的行为就是无知的行为。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然而可怕而又可悲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事实也是如此:应试教育的强取豪夺,电视文化的潜移默化,拔苗助长心理与精致玩具的好心扼杀,使得童年在许多孩子的人生中早早就“举手投降”,本来应当是快乐、幸福、自由的童年时代,却变得苦闷、孤独、压抑。好在波兹曼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因此,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和交流,引导我们的孩子珍惜童年、善待童年、捍卫童年,甚至拯救童年,在语文教育重视“人文性”,凸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今天,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以苏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为例,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8.
我们现在所研讨的,是“主题单元”的阅读教学。“主题单元”四个字,散发出一种新鲜气息。在课改以前,人们很少运用这个短语。“主题单元”四个字,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有多种含义。一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命名。它们主要出现在学生的课外读本与中学生报刊的阅读版面上。编者选择一定数量的彼此之间由某个“中心词”联接起来的文章,形成一个阅读单元,供学生自由阅读。二是教学实验的课题命名。这种研究课题主要是围绕着课标教材进行的,如小学语文界就有《小学语文学科中主题单元式阅读教学的研究》的课题。三是课标教材编辑思想、编辑思路的呈现方式。现在几乎所有的课标教材都在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如人教版课标教材(7-9年级)共由36个单元组成,36个单元就有36个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有这样6个主题的教学单元: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这就是“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研究。下面,就是对人教课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人生轨迹”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比喻:新课好比一个漆黑的房间,充满着未知,甚至是恐慌。如果教师能提供一部手电筒,也许学生能望见局部的光明;如果教师能打开一盏顶灯,学生或许就能看清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在教学中发挥"顶灯效应",应该完善以单元为单位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保证教学省时高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做起,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材,依然沿袭了“选文式”的编制方法。其中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多按“主题”的要素来组织单元,此前的教材多按“记叙、说明、议论”的文体要素来编排,单调而刻板,且与学生的生活有所隔膜。而“主题式”单元编排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拉近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给了学生一个无限丰富的走进文本、走进语文生活的可能。因此,课标教材在此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但目前的“主题”编制方式在凸显“主题”(内容)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削弱了对“文体”(形式)的关注。如看不到这一点并有所自觉地矫正,语文教学最后落下的可能就多是关于“动物世界”、“自然景物”、“人间亲情”的一堆百科知识和笼统粗疏的概念与感受,依然会背离语文本身。谈“主题式”单元的教学设计,偏偏要来强调“文体”意识,这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实际上这正如谈“文体”离不开“主题”一样,讲“主题”照样绕不开“文体”。内容与形式,主题与文体,是彼此包容不可分割的。尤其在目前的教材体系下,更有关注“文体”的必要。事实上,只要有语文的存在“,文体”就永远不会过时。简单机械地按“记叙、说明、议论”进行文体训练不甚科学,淡化文体甚至取消文体,也是不符合语文规律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在刘勰看来,创作的首要准则是“设情位体”(根据情理来决定体裁),其次是根据内容选择描写的事物,最后是选择文辞来显出要义。这说明他对文体的重视。他还指出“: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文心雕龙·风骨》),即指通晓各种感情的变化,深明各种文体的特点,然后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刘勰在这里虽然是就创作而说的,但阅读何尝不是如此“?洞晓情变”,是感受各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变化;“曲昭文体”,是判断各文运用了怎样的文体、语体、风格,在揣摩语体风格的过程中,达到对主题内容的深刻理解。或者可以这么说,主题(内容)回答的是“写了什么”,文体(形式)回答了“怎么写的”,自然,阅读也就必须关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两者不可偏废。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景物)为例作具体阐说。  相似文献   

12.
保卫绿色家园 绿色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是一所美国LEED铂金认证的三星级绿色校园,享有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我们让学生在了解绿色校园的八大技术体系过程中,学会用画笔、用语言、用歌声描述校园的独特环境,激发他们爱校的情感及浓厚的绿色情怀. 此外,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提倡和实施的.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刚迈入学校的大门,即将开始他们人生的又一重要旅程,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人人都要有一颗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所以,我们期待着在了解绿色校园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环保意识,为全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又有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14.
虞远振 《广西教育》2013,(30):62-63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其中最直接的是与父母、老师、同学的相处。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相处的艺术,学会与人相处,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思想品德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往往围绕同一个话题来设置单元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笔者尝试以思想品德课堂为平台,通过教学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处之道”来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相处之道”主题单元设计的过程中,笔者主要应用了变易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因素之一,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既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每时每刻在悄悄地保护和改善着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成为人类忠实的绿色卫士。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自然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因此,环境教育应从幼儿抓起。设计这一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二、活动目标 (一)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了  相似文献   

16.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大亮点。从古至今,数学教学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那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哪些数学思想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呢?怎样让每一位学生能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的诗句所写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让我们捧着一颗爱心,去沐浴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罗金秀 《考试周刊》2014,(79):48-4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间,读者在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用"心"面对世界和人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里自由想象,感受着人生的博大,触摸着世间的真情,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滋润、灵动。同时,学生只有在语言深处与语言进行生生不息的对话,才能不断使自己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才能体现自己作为语言学习主体的创造性,在每一个语词上开出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高校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11,(11):21-21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的人类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节约每一滴水,做到一水多用、循环利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的节水小妙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