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说《午夜之子》出自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之手,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次大陆独立前后的历史。斯皮瓦克的文化身份理论有助于解读作品的帝国主义批判,《午夜之子》通过后殖民未终结的帝国主义怀旧情愫,对帝国主义历史版本进行反叙述,实现了对性别权利的颠覆,从而批判西方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姚洁 《文教资料》2011,(29):19-20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经典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三位女性的不幸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4.
张玉婷 《文教资料》2009,(10):30-31
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作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安德森的创作风格暗合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小镇居民的“畸形”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面对工业文明冲击下,“畸人们”渴求爱与理解的画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小说中三位饱受爱的失落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相似文献   

5.
《小公主》是美国女作家伯内特儿童文学作品的代表作,目前国内有若干汉译本,从语体、词汇、修辞三方面对其译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与读者共同感受原作的良苦用心以及译作的匠心独运之处。  相似文献   

6.
<圣经>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王.从纪元初期直到今天,人们对<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它所涉及的语种范围、译本种教及译本的使用频率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回顾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及现代<圣经>翻译的历史,勾勒出了波澜壮阔的西方翻译史上<圣经>翻译的发展画图.  相似文献   

7.
P.K.费耶阿本德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重要的哲学家。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费耶阿本德哲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哲学界至今发表了近50篇论。王书明教授的《科学、批判与自由一费耶阿本德有限理性论研究》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学术专。该书注重本研究与研究框架的创新,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做了新的探索。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与国内外哲学界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萍  胡婵 《考试周刊》2014,(65):13-14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结合商务英语文本范围广、文体正式程度跨度大等特点,提出商务英语翻译标准不能一刀切,而应结合其下辖文本类型特点,实行多元化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翻译批评散论》的实例,倡言‘翻译活动需要“较真”,翻译批评同样需要“较真”。’“较真”能够规范翻译行为,“较真”还可以指导读欣赏佳译。此外,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翻译批评散论》的修订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十五、六年前发生的《红与黑》汉译大讨论与大调查,是中国当代翻译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时至今日,若以理性的思维,从当代中国翻译文学史的角度予以反思,其讨论内容虽存异议,但《红与黑》汉译大讨论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当时参与者所讨论的内容,而在于事件本身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在这一事件中,翻译问题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大调查、特别是搜集读者反馈意见的数量较为成功,同时引发了译界对我国译学观念滞后及原因的深层思考,使我们意识到,要真正解决翻译问题,提高翻译研究档次,缩小中西译学研究之间的差距,必须尽快建立一支严谨的翻译理论家队伍,尽快确立中国翻译界的理论意识,并切实有效地搞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编写翻译教材,理论观点具有客观性,译准确而通顺,应该是两个最起码的要求。翻译教材纷纷出版的今天,这一点犹为不可忽视。本基于对《英译汉技巧新编》的分析,认为译界应该呼吁重视翻译教材编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严复"信达雅"说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横向比较,从文化渊源和两者理论内容本身的差异来论述,并对两者的差异追根溯源,以此证明两者分属中西方传统翻译理论的宝贵遗产,对历史上抄袭说作出了有力反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二者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把实践标准作为共同前提和出发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物质力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新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继承“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围绕《红与黑》汉译展开的大讨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与启迪。本文通过回顾此次世纪大讨论在翻译的道德批评、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对文学翻译及翻译批评的认识、文学翻译批评形式的拓展、对翻译批评者素质的要求以及翻译的理论意识的建设等六方面的贡献,阐明其在文学翻译的理论意识与理论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和对我国的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批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全球化趋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科学概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家公务员法于2006年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然而,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历史仅仅约2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改革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以及产生与发展历程,并在分析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特点的基础上,以试图探寻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的人和事,经过后世小说戏曲的敷演,其中真假虚实,需要辨析。卢弼《三国志集解》虽涉及,尚有疏忽之处,本文为之补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