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十分紧张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状况依然存在 ,因此高等教育产业化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紧张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 ,需要观念、资源、经济、法律及政策、金融、市场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撑 ,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顺利推行 ,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逐步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为背景,主要从生源结构、布局结构、科类结构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及其价值反思,力求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现状、立法情况、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这里主要从私立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在本国高等教育的地位、结构层次、经费来源和教育立法几个方面时中美日俄几个国家的私立高等教育做些比较,为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远贵 《教育导刊》2006,(10):21-24
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产生及其内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等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依据。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阻碍因素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行政化管理体制,教学和科研资源不公平性以及办学规模与定位趋同化。为此,应从理念维度、目标维度、生态维度以及制度维度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六十年的历程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逐步完成了对旧高等教育机构的收编与改造,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得到恢复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使我国在经历了高等教育弱国、高等教育小国后,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并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借助数据与资料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60年来的发展特点、成就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从改变高等教育新理念、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几方面探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区域竞争力的现状、影响高等教育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计划走向市场。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经历了免费上大学、试点收费、高等教育收费双轨制和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制等几个阶段。高等教育收费需要理论支撑,对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依据进行探析,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成功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达290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已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印度和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需要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