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就逐渐产生了史学。历史是指以往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史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历史不同于史学。那么,人们对历史和史学的认识与评价便形成了历史评论和史学评论这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过去的史学理论研究中,却一直没有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在大多数场合,人们往往用史学评论取代历史评论。现  相似文献   

2.
3.
徐复观的历史评论以"心"作为评断历史人事的普遍准则,对以形而上思辨评估传统的思路提出批评。就方法论而言,他着重强调态度立场比方法更为重要,史家论人断事必须坚持温情敬意和多多反省的理路。评论的目的是要为传统文化伸冤抗辩及对假大空的学风提出批评,最终找到未来国族的文化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德裕治蜀     
自秦历汉至唐,有不少宦蜀的外籍人,在治蜀上政绩卓著,泽被后世,蜀人有口皆碑,如秦蜀郡守李冰、汉蜀郡守文翁、蜀汉丞相诸葛亮,都是深受蜀人景仰的先贤者流。然而唐代有位治蜀成绩斐然,政声显赫的外籍名贤,蜀人则很少谈及,此公便是中晚唐著名宰相、政治家、诗人,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  相似文献   

5.
在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期间 ,李德裕以世人罕有的识见与魄力 ,竭力消除边患 ,开发建设西南地区 ,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这对巩固中央政权、恢复与发展西川的社会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功绩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6.
李德裕是唐朝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过去,虽有不少人研究过他,但多着重于把他作为牛李党争的李派首领进行研究,而对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则研究很少.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述李德裕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阐明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国近代,很少有什么历史事件像义和团这样引起过如此长期的众说纷纭的评论。说是“众说纷纭”,也许只有对洋务思潮和洋务活动的争鸣才能与之相比;说是“长期”,在于对洋务历史的各种争议大体上是在80年代之后才形成势头的,而关于义和团的众多评论则可以讲是经历了一个同本世纪历史并进的发展过程。义和团的迷一样起源,它的浓厚的神秘气息和暴烈的抗争行为,以及它同清王朝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在国际社会引起的强烈震动等等,都构成了人们在考察近代政局乃至考察中国历史的发展时必然遇到并且容易发生种种感想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在当前学术界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此,文章在总结前辈们对于文献学,尤其是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等问题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文理交叉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历史文献学从大文献学中分出来并区别于其他专科文献学,进而阐述关于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研究对象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正>历史是纷繁的,头绪多、内容多,涉及的历史因素也多,因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令人头痛的是历史不容易学,犹如雾里探灯,往往让人觉得历史摸不着头脑。因此,在学习历史时,必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活学活用。这样学起历史史实就能得心应手,就能体会历史的趣味所在,从而把学习历史知识当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累赘,更不是死记硬背地学习。如何在历史学习中事半功倍,乐在其中呢?这就需要运用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要做到有效,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不断创新,从现实出发,才能胜任自己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在历史课堂上,他们乐于听,愿意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却不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在课堂中常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  相似文献   

14.
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具有调控教学,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合理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学生将课堂知识消化吸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但目前作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手于第二课堂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课堂改革,以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17.
李德裕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尊崇君主,强化皇权,此乃李德裕政治思想的核心.其一切政治活动均围绕该核心进行;第二,亲贤臣、远小人,君主必须善于驾驭和使用英才,对贤臣和英才要能"专任";第三,君臣都须务实,不能矫饰文辞,君主要有纳谏的气量,臣下则要注意进谏的方式,宜"婉辞"而不宜"强谏";第四,注重名节与功业,反对朋党;第五,为政须"尚权变",治国方略要顺时制宜而不能拘泥不变;第六,执政者必须尽可能掌握实际权力,这是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党内,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还只有毛泽东一人。”①这是1957年彭德杯对张闻天说的一句话,这话并不溢美。毛泽东喜欢读历史典籍,熟悉中国历史,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在毛泽东构建他的思想体系过程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毛泽东不是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德裕的政论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魅力,在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倍受许多文学大家的关注和推崇。他的文章以才情为文,关注晚唐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风格尚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同时,他的散文创作追求阳刚之美,气势充沛,风格雄健,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20.
韦执谊和李德裕都曾经位及唐朝宰相,都出身于世家大族,颇具文采,政治主张上都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但入仕途径却大不相同,韦执谊通过科举入仕,李德裕却是恩荫入仕。在仕途经历方面,韦执谊主要在中央任职,李德裕则在中央和地方交替任职;韦执谊主要从事文职工作,李德裕则文武兼备。然而,两个人的仕途结局都是被贬崖州,骨葬南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