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新课程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伍建珍 《快乐阅读》2011,(15):58-59
板书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板书同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思维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过程是课  相似文献   

3.
以素养发展为本的发展性学习发生于学生能动参与的活动之中。发展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借助能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而能动改造内部主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性学习的过程属性集中体现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归属是学生,而不是学生之外的他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亲历性。发展性学习所特有的过程及其属性,既决定了教师教导的必要性,也决定了教师教导的基本特征。教师教导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并表现学习能动性、独立性和亲历性的条件;为引起和促进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教师教导在机制、功能及具体方式等方面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变。发展性学习的过程属性及由其决定的教导过程的特征共同要求,应建立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或教学形态。在学习中心教学中,教师的教导作用主要聚焦于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能动、独立的学习,并使这种状态的学习占据教学过程的主要时间和内容空间。  相似文献   

4.
陆飞月 《考试周刊》2011,(1):148-149
新课程认为.作业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是师生、学生之间多种多样的互动.作业不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它的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知识或信息的获取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是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会建构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而是指向一种融通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的、理想的学习状态。在这一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其特征是学习方式的多元融合性、学习状态的沉浸体验性、学习结果的理解迁移性。要贯彻和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应坚守教学性、相对性、基于课标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方法也不是教法和学法的背离,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对部分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未真正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仍然是相对封闭而不是开放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与学的沟通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书忽视育人。研究认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与学习过程"是高等院校未来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硬件的支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成为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的技术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死扣这些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体现适当的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案例一,不必拘泥招式,能打倒对手就行—内容的开放性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中,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领悟到“问题从观察中来”,我并没有直接用教材提供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设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直接观察后尝试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惊讶到好奇,最后迫切地提出真…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师、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这个情境不是教学过程伴随的自然情景,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的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景或氛围。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老师讲好一堂课,而是让学生怎样学好一门课,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配角,那这样的教学就是一种失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认真听讲"转化为"认真自学"。一、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认真地掌握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看法和感受。一、艺术性地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它主要靠历史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和教师传授知识的技巧。培  相似文献   

13.
笔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边教边思考边提问边解决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好处我认为不是使教学更深入,而是让学生的学习更简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有限的知识,而是一种在脱离了老师的教的情况下能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某一或某几种学习结果和标准。它不是指如某些论者所认为的宽泛的语文教育目标.也不是着眼于语文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长远目标.更不是某本教材某一个具体模块的学习目标.而是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到底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布置作业要区别对待。要按照课标计划控制考试次数……这并不是简单地要求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减少作业量,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但课外作业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系统。科学课程标准又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科学教育理念,精心谋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以促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文笔者将就历史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情境(自然及社会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我校是一所刚由师范改制的中学,生源普遍较差。面对这样一些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笔在数学教学中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其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教学过程 注重教学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位化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每堂课成为成功的课,有时听了名师的优秀课或看了名师的优秀教案后,总想按照这种优秀课的思路在自己班级实践一下,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没有把教授最优化与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换言之,如果只注意教师教授过程最优化,而不重视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最优化,就达不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益。因此,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很难成为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根据我的实践,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可简单地用附图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