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荆请罪     
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战功卓著,权高望重,后来蔺相如以外交之功居相位,名列其上,廉颇不服,寻机挑衅羞辱.蔺相如处处避让,甚至闭门不出.  相似文献   

2.
刎颈之交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着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以外交之功拜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时时挑衅羞辱。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欲与廉颇争列”,就是不与廉颇争地位高低;每当遇见廉颇,总是“引车避匿”,就是退避的意思。后来廉颇知道真情,亲至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说:“我是一个粗鲁之人,没有想到你的胸怀是如此宽阔!”从此两人成为刎颈之交,文武同心,共同抗击强敌,保家卫国。刎颈指砍头“,刎颈之交”这个典故,古人解释为“齐生死而刎颈无悔”,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指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廉颇…  相似文献   

3.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千古名篇。有很多文章从各个角度论述过其特色,论详写、实写和显笔多,笔者试从略写、虚写和伏笔的角度提出拙见。先说略写。相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详写的故事,开头介绍廉颇和蔺相如出场的两段是略写。廉颇功勋卓著,身为赵国大将和上卿,地位崇高;而蔺相如是宦官门客,名不见经传,地位卑贱。两个地位如此悬殊的人,为什么他们的传记被写在一起了呢?两段文字寥寥55字,就交代了两个人物,引起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读下去。这就是司马迁高超之处。“文  相似文献   

4.
学会宽容     
宽容是友善的花朵,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宽容能折断报复的怒戟,松开仇视的强弩,磨钝追究的利器。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在和秦国的斗争中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这引起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他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处处退让。面对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廉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他深感惭愧,便到相府负荆请罪,历史上也因此有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反观历史上那些善妒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画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本文就蔺相如形象的刻画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08,(1):52-53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他又在渑池相会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拜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儿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到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从此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7.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的经典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众多版本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选文。人教课标版(下同)高中语文(必修)共选司马迁两篇文章,一篇是《鸿门宴》(第一册第六课),另一篇便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册第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课标课本节选部分,下同)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以事写人,成功塑造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阅读《廉颇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史记》,原传先后记叙了赵国好几个主要的将相,课文只选了原传的第一部分。由于这部分集中笔力描写蔺相如。所以我们就以蔺相如为主。分析一下这篇课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艺术。(一)蔺相如与廉颇的对比文章一开始,简略地介绍廉、蔺  相似文献   

9.
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的分析,过去大都着眼于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强调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对秦斗争的机智勇敢,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质;赞扬廉颇忠于祖国,勇于改过的精神。从局部看,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从全篇看,就不够全面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多人合传,全篇写了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李牧等五个人物。通过这五个人物的传略,反映了赵国从赵惠文王到赵王迁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反映了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强调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国家就强盛;君主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国家就败亡。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组织学生针对“蔺相如立了功,廉颇为什么要跟他过不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初读课文,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智斗秦王,两次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所以要跟蔺相如过不去。这样的回答与课文内容是基本吻合的,但没有触及到廉颇的思想。我觉得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抓住《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贤”庸”两个实词的课堂教学,诱发学生认真讨论,比较分析,以进一步加深对廉颇和蔺相如各自思想性格的认识。反之,通过辨析廉颇和蔺相如各自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来加深理解“贤”“庸”两个词义,以达到本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廉颇思赵原文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压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相似文献   

13.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蔺相如与廉颇身上,对这两个人物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评价。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人物也应予以重视,他,就是宦者令缪贤。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第一,是缪贤的荐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三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就“完璧归赵”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别概括为“秦王以城易璧,赵王一筹莫展”,“缪贤举荐人才,相如奉璧…  相似文献   

14.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是以战国末期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写出将相之间从不和到和这一矛盾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崇高品质,赞扬了廉颇深明大  相似文献   

15.
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主要写蔺相如,为何标题中廉颇却放在蔺相如前面?这个问题问得好。《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写法上确实是与众不同。《史记》中,合记的列传不少,如《管婴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一般是按照标题顺序,前者为先,后者排后,分别介绍。列在前面的,其历史地位往往要高于后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却别出心裁,在文章开始对廉蔺同时介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在这些介绍中,廉详而蔺略,透…  相似文献   

16.
自学目的认识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和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学习通过故事描写人物的方法。自学引导1、了解有关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  相似文献   

17.
原稿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想必大家不会不知道。廉颇由嫉恨蔺相如到与之结为生死之交,不能不说是蔺相如的一片忠诚之心使然。蔺相如以宽阔的胸襟“化干戈为玉帛”,留下一段佳话以传后人。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不折服于他的度量之大。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文中的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性格鲜明,血肉丰满。那么,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1,(训练点:表达方式+人称+比喻)观察下图,联系《廉颇与蔺相如列传》,请将"将相和"这则故事写成现代文。要求:(1)叙述与想象合理,忠于原文;(2)运用比喻、夸张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参考示例】渑池之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流的血比蔺相如流的口水还多,仅凭一张嘴不足以当如此高位,更何况蔺相如出身低微,因而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故意不与廉颇碰面。属下看到蔺相如像老鼠怕猫一般只知一味地回避,气愤而憋闷得简直要爆炸了,都向蔺相如请辞。蔺相如极力挽留他们说,廉将军与秦王相比犹如猫之于老虎,他老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要点〕本文是合传,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的事迹时分时合,交错出现。文章选用了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件事,详细地介绍了蔺相如,相对地说,对廉颇的介绍较略。文章所写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完璧归赵,主要是表现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