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道德认识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简要阐释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班杜拉摒弃了传统行为主义认为人类是由外界刺激来塑造的被动接受者的观点,在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相互决定论、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这些思想为我国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和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并探讨了其对数学学习与教学的三点启示:1)要让儿童理解地学习数学;2)要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数学;3)要为学生建构数学学习需要的心理活动情境.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有助于理解数学新课程理念,建立新型的数学教育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张蕾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2):59-61,92
汉语是量词丰富的语言,尤其个体量词是汉语所特有的。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文章从认知理论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讨论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杜拉摒弃了传统行为主义认为人类是由外界刺激来塑造的被动接受者的观点,在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相互决定论、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这些思想为我国的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却出现了诸多个体社会化的异化现象,致使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主要体现在“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的失调倾向和“过分社会化”与“过分个性化”的极端倾向上。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树立新的理念,消除异化现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道德认识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简要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心理学界对于个体认知的发展研究尚缺乏足够的关注,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本文结合国外大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及Perry对大学生认知发展阶段论的阐释,对如何加强当今中国高等学校的科学性、有效性教学,避免盲目性和经验性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际,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在分析国内近三年来不同领域中微课概念研究现状及概念衍化的基础上,阐释了微课的生态发展、资源开发与实践应用的情况。同时,结合国内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的有关调查数据,对微课的实践内涵及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将我国微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最后,从微课的视频制作、系统设计、教育应用、配套资源和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对国内微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度阐述,并提出启示建议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1.
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互动论是21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人类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理论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学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学校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体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存在差异性,缘于个体抓住了母语语言习得的最关键时期并以极大的信息量早早地占据了大脑言语中枢。输入大脑的语言信息并与脑语言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大脑构建了母语语言认知构架。当第二语言信息滞后地进入大脑言语中枢时,个体也试图去构建第二语言认知构架,因受母语认知构架的负迁移,构建过程异常艰难。因此,个体运用第二语言时也不能象运用母语那样自然。  相似文献   

13.
认知技能是习得规则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整的认知技能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程序性阶段和条件化阶段。认知技能获得阶段的揭示有助于我们了解认知技能获得过程的实质,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识分类的性质,有助于认知技能形成的有效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个体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认知往往出现差异。缘于母语抓住了个体语言习得的最关键时期并以极大的信息量早早地占据了个体大脑的言语中枢,并与脑语言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大脑建立了母语认知构架。当第二语言信息滞后地进入大脑言语中枢时,个体也试图去构建第二语言认知构架,但受母语认知构架的负迁移,构建过程异常艰难。同时,个体运用第二语言时也不能像运用母语那样自然。  相似文献   

15.
谢丽芝 《考试周刊》2011,(58):46-46
影响儿童语言习得的因素很多,这是由语言习得本身的特点——一个复杂的过程决定的。这就对语言教学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儿童的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得出对儿童语言教学的一些启示及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期,社会理论学家开始关注微观层次的现象,致力于发现人际互动的基本过程。哈佛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也许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科学家。他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它的认知发展阶段与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是在儿童母语口语业已熟练的前提下起步的。两者同体,遵循着相同的运动规律。据此学理,文章联系古今语文教育的实际,通过对母语个体发展中的层级性、影响发展因素以及心理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回答了语文课本一定要采用文选形式的问题,并初步概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一全新视角,为创立新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另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特点,从关注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唐福宾 《成才之路》2013,(16):71-71
数学是小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问题解决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的教育重点内容,并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认知为主要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认知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认知心理学、脑科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问题解决认知模拟,构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为小学数学教学获取更好的启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